如何做好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学生管理,如何构建现代班级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者在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由老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从而形成学校教育主体的回归,真正体现学生全员参与,有人管纪律,有人管学习,有人管卫生,有多少事情就由多少学生来管理,各管一样,负责到底,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而教师则是处在驾驭、服务的位置上,这就是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一、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思考

学校教育的主题是什么?是育人,育人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教育方针;育人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和谐健康发展。学校教育要把每个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并重视个体的生命成长价值,主动承担起为个体生命的健康、个性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个体潜能的开发提供条件。法国现代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认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下的人,是担负着各种社会责任的人”。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也非常重视学生人格的铸造,强调做人是教育最起码的任务,并主张以儿童自我发展为本,提出了“做中学,做中做,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方法论。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更提出了“班级管理人性化,日常管理自主化”的思想,这些教育大家的思想和论述无不在呼唤着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回归,并不断地促使我们努力把个体生命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

我国学者叶澜在其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针对未来社会理想新人的基本特征,提出“以‘责任心’为‘行事之道’的基础,以‘自我完善’为‘立身之道’的基础”,明确阐述了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内涵及方向,即“自主”与“责任”的统一。因此学校管理的方式在于自主,而非控制,是以人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每一个个体愿景和组织愿景为动力,最终完成个体的人格塑造和学校的育人目标。

由此得知,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是学校实现主体化教育愿景最好的一种途径及方法。学校要据此确立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一致的共同目标。而要保证这个共同目标的实现,全体教师就必须在遵循学校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不断地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从目标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研究,一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提高每一位教师系统思考的能力,使每位教师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营造氛围、创设条件、搭建舞台,推动学校目标、教师目标、学生个体目标三者统—,共同发展。

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自主管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陶醉在理论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中。

首先是确定好班委员干部,组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及班委会的其他干部,先规定其岗位责任,然后实行竞聘选拔。

第二是依据“学生一日常规”设定班级学生的思想、纪律、体艺、卫生、劳动等具体班务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及评价要求。

第三,将班务工作内容全面抛向学生,由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内容进行竞岗承包,再经过班委会考察、确认,和竞岗的学生签订岗位承包责任书,责任书内容包括职责、管理要求、时间节点、评价标准等,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样,负责到位。

第四,建设好班级自主学习小组,学生学习自主管理主要指向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

一是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原则,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行”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6-8人为宜,同一个学习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是有差距的,但组与组之间比较,总体成绩是同等的。每班根据学生人数编组,编组依照学生知识基础、性别、心理、性格、兴趣、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参考。

二是制订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职责。①从全班挑选出8名(八个小组)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组长;②小组所有成员根据特长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小组长;③小组所有成员根据班级日常事务分工,分别担任纪律、卫生、作业等小组长,并明确职责,人人参与小组管理。

三是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基本学习形式。①“同质互学”,即同一组内A与A、B与B、C与C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②“异质帮学”,即同一组内A帮B,B帮C,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和帮扶;③“小组群学”即在组长的共同带领下,就共性的重点问题组织小组成员分析讨论,研究解决。

四是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与激励,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要以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为评价激励的主体。各班根据班情,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

三、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评价

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办学行为的最终成果,因此如何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自主管理是通过学生个体行为的自我反省来不断完善自我行为和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过程。因此,有效评价要抓住自主管理的管理特性,通过激励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自主管理向所设置的目标不断靠近。

评价分为三种形式。其一是学校层面的“自上而下式”评价,即由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自主管理总体现状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来评价某个学生个体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的表现与能力。其二是“自下而上式”评价,即通过教师在具体管理情境中,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讨论而对学生取得的管理成绩,形成性表现、存在的潜能进行分析与掌握,并通过过程的不断引导,班委会成员的不断介入,促使其对管理目标的不断靠近。其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管理者预设的管理目标及目标要求下的评价内容,细化出各项内容下的具体达标要求,让学生依据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过程管理的自我诊断,在自我反省下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并通过阶段性的学生个体的自我报告,老师及班委会成员的集体评估,促使学生不断向目标靠近。

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评价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可以将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同时进行,不管怎样评价,必须把握好如下重点:

第一,必须预设特定的培养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价值,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要注重评价的过程,通过对学生自主管理过程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与掌握,形成对学生发展能力及发展变化的判断,并对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有针对性的改进引导。

第三,要关注个体差异。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长处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发展其潜能,发挥其特长,通过评价,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发展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第四,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订,并在评价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的过程,这才真正达到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在塑造人的功能上发挥其真正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