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神州春早,万象更新。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隆重召开,带着13亿人民的殷殷重托,来自各地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有关民生,普通百姓翘首以盼,充满希望和期待。

教育乃民生之基,往往是历届两会代表、委员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2014年,作为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年,面对孩子课业负担重、部分地区入园入学难、异地高考改革等现实问题,代表委员们今年带来哪些议案提案和思考观点呢?本刊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建言、观点,以飨读者。

声音一:高考改革

俞敏洪支持高考英语降分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自己支持英语降分。但他认为,不管如何降低分值,只要英语分数始终占高考总分的一个绝对值,英语哪怕降到20分也不管用,“人们还会为那20分而拼命学习”。

中国英语教育“重考试、轻运用”的理念一直遭到诟病。面对分数压力,不少学生掌握的只是“哑巴英语”。俞敏洪表示,只有当英语不列入高考总分,只起到参考作用,此时才能让英语回归交流技能本质。

李光宇:高考应改成国考+校考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说,现行的高考制度,第一个缺点就是不公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人口众多的中部地区,孩子们上优秀大学的机会非常小,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其次,现行高考制度还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的模式也扼杀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对高考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高考制度过时了,而是现行的高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高考模式。”在李光宇看来,这个新模式就是“基础性的国考+个性化的校考”,通过基础性的国考,尽可能让更多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能够有进入大学的机会,再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校考,来让孩子们走进不同类型的高校。“国考就只考语数外,并且外语还要一年多考;校考则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命题。”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突破“一考定终身”

“很多人希望通过一年多次考试,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但我并不赞成,因为高考成绩与平时表现相差太远的情况,纯属小概率事件。是否有数据说明现行高考究竟埋没了多少人才?我看没有。”

声音二:义务教育

严琦:应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现在有观点认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想法很好,但财政支出太大,国家负担不起。实际上,这种观点站不住脚。”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说,据测算如果生均教育成本中,财政投入达到50%,就能够实现基本型学前教育。达到70%以上,就能够实现改善型和发展型的学前教育。“这样的财政投入在现阶段是可以承受的。”

严琦委员建议,应适时修订《义务教育法》,尽快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实现预算单列,区分东、西部地区的不同情况,由中央财政按适当比例给予专项支付,减轻地方的财政压力;实行分步走,从学前一年到学前三年逐步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声音三:教育公平

李东生: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助推农村教育事业

TCL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提出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福利,助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他表示,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群体的生存现状是群体待遇偏低,生存压力较大且结构性短缺等矛盾仍较为突出;同时教师队伍不稳,流失情况严重;素质难以提升,面临发展困境;精神需求荒漠化,身体亚健康普遍。

议案指出当下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六点:乡村教师待遇提升缺乏财务制度保障;“重物轻人,重生轻师”政策价值倾向;教师人才资源单向度流动模式根深蒂固;缺乏福利机制,无法保障农村教师生活水平;农村社会尊重和关心教师不够,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差;专业化发展不足, 培训机制不完善,发展空间小。

针对上述挑战,李东生建议,通过财政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通过完善补助、激励及晋升机制,鼓励乡村教师长期从教;通过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保障乡村教师安居乐业;通过建立乡村教师“再教育”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通过政府倡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境况,带动全民支持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张雅英: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黑龙江代表、牡丹江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雅英认为,教育领域应深化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王路:用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公平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能忽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国政协委员王路十分关注如何促进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平的问题。他认为,教育信息化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王路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教育的统筹规划、应用导向和整体推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同时,要做好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示范推广,建议把海南列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创新示范区,并给予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李景虹:让基础教育更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景虹委员对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时,他提交了“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李景虹委员说,“‘就近入学’是优化教育体系、保障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地区虽然明确表示实施‘就近入学’政策,但跨区择校仍普遍存在。”李景虹委员建议,教育部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约束,取消跨区域“掐尖”的特殊招生政策,同时加大调整国家教育资源力度,使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声音四:性教育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一则则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的新闻见于报端,在令不少家长直冒冷汗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人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讨论。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其实,如何防性侵,也是一堂课。在2014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保护孩子”的呼吁。他们提出:应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四部委意见,出台权威的防性侵教育教案;同时完善立法保护,废除嫖宿幼女罪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俞金尧表示,“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我们高度关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们的世界?保护儿童权益,就是在向全社会展示对他们的爱。建设平安中国,就是要让这个国家的孩子们都能够做幸福的梦。”

“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儿童安全保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参与。”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认为,性侵儿童案多发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儿童性安全教育的缺乏。“在很多孩子眼里,老师家长的话就是权威。当权威人士来侵犯他的时候,他们可能连喊都不知道。”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经过专家撰写、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性侵教材教案,这一领域在全国仍停留在空白。虽然广东等地方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性教育或防性侵的读本,但仍缺乏权威性、标准性、可推广性,导致儿童安全教育的地方实践只能停留在一地、甚至可能是一届教育部门主管领导的任上。”曹义孙说。曹义孙建议,应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权威防性侵课本、教案,填补教案空白。

声音五:大学生就业

曹德旺谈大学生就业难:不去“北上广”照做“人上人”

福耀玻璃创始人、现在的中国“玻璃大王”、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说: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是观念问题,现在的大学生都想在一线城市当公务员,这怎么可能?不要总在“北、上、广”,大学生要大胆地去三四线城市,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大胆地往那边去,在那里也可以成为“人上人”。

徐晓谈女大学生就业:重塑男女平等新观念

“在庞大的就业队伍中,在稀缺的岗位资源面前,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海龙集团董事长徐晓说,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需要社会重塑男女性别平等新观念,消除企业重男轻女的用人观。

徐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并不亚于男性。“女员工用爱心从事产品生产,用爱心从事产品销售,用爱心对待客户,企业自然会快速健康发展。”徐晓认为,关键是看企业如何改变用人观念。

转变观念是一方面,还应重塑男女性别平等,徐晓建议还要加强立法,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在调研当中,徐晓发现,不管是现有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还是就业促进法等,虽然都明确规定不能因为性别、种族、民族、宗教等原因对劳动者进行歧视,但这些法律更多的属于权利宣示性,可操作性并不强。什么是就业歧视?如何界定?概念都没有明确,需要现行的法律重新明确完善。

声音六:职业教育

高春艳:提升职教基础能力 破解技术人才短缺困境

黑龙江代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高春艳建议,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破解技术人才短缺困境。

她希望,教育部能把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支持项目,对需要重点发展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相关政策倾斜,重点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办学能力。

高春艳还建议,组建县级职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由职业教育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集中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变成办学优势。同时,提升办学规格,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区域,以此增强自身发展动力,提高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陈丽芬:取消“三本”教育,扩大职业技术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董事长陈丽芬在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建议中,提出取消大学第三批本科教育。她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前年,“三本”学生有200万人,这200万人中间有一半人如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一线的产业工人,我觉得就可以缓解企业用工荒困境。

声音七:教育腐败

方青呼吁教育部门出台反贪污浪费细则

“针对教育系统中的腐败现象,我呼吁教育部门出台一个类似中央制定的各级党政机关杜绝贪污腐败浪费的实施细则——教育部门反贪污反浪费细则。”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建议,规范教育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隐蔽性收入的界定标准。方青建议出台细则以规范用餐、接待等方面标准,规范教育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隐蔽性收入的界定标准,如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严禁在职教师收受家长礼卡礼金等,建立师德师风惩戒机制,加强执行力度。

在教育反腐的同时,要大幅提升中小学教师合法化、阳光化的收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相关政策。

郭大成:治理高校腐败应建立公权人员廉政档案

“自主招生、科研经费和基础建设是高校腐败重灾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说,自主招生这一块,弹性很大,去年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也出了腐败案。后来,一些学校紧缩了这一块,也有些因噎废食的嫌疑。针对这一点,他认为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就很重要。这个学生水平到底怎么样?该不该招?可以通过邀请的第三方评审委员会来确定,学校避嫌,为腐败脱敏。

针对基础建设这一块的腐败,他认为,建立良好的制度很重要。比如说,把不同的权力界定在不同的层面,涉及到相应金额项目时,由不同层面的权力机构来裁定,而不是由哪个领导说了算。

声音八:去行政化

教育部部长回应教育部大学说法:正起草去行政化文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部长通道”回应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狠批教育行政化问题时,称中央正在起草文件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袁贵仁说,关于教育去行政化,目前中央正按照程序调研和起草意见,最后经过中央通过后贯彻实行。此外,袁贵仁还表示,教育部正在着手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严格监管。

刘占芳:建议高校去行政化、商业化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如何提升教育质量?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提出3条建议:延迟毕业生双选会时间、推进高校去行政化、去商业化。

刘占芳说,高校去行政化愈演愈烈。国家应该把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从提升高校课堂质量和效率入手,改革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高质量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教育机构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