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导课。导课顺利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课方法。一、开门见山的直接导课法

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直接揭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开门见山地展示了学习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例如在今年的赛教活动中,我所选择的课文是《桂花雨》。《桂花雨》一课语言优美,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字里行间仿佛都飘散着桂花的淡淡香气。经过认真备课,以“在作者的童年里,曾经飘过一场怎样的桂花雨”为课堂主线问题,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感悟作者的思乡情怀,把学生引向文本诗意、温馨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这场桂花雨的思念,这是一场香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快乐的桂花雨,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通过直接揭示课题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都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设置悬念的间接导课法

设置悬念的间接导课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导课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置悬念导课,重现课文内容的创作情境,往往能唤醒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接受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对不平常的事物感兴趣,只有根据他们的心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程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我采用悬念设置间接导入法。“从前有一个小村庄,要出门就要经过村口那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口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一找。”学生们在我设置的悬念下,带着问题通读课文,琅琅读书声开始在课堂上飘荡。

三、情境故事的导课法

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先以作者的写作背景引课,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力图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饱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寓意深刻。第一次是在课堂上,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然后和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了这些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师生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第二次也是在课堂上,不同的是这次是作者在师生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一起读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跟这所学校的师生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第三次是作者参观了学校里的中国伟人像之后说的,此时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和感动。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被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感动。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设计一堂课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针对所选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好的方法,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