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是指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近年来,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怎样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材料的精心组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具有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学习心向和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因此,对于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方式及思维特点,以便于学生接受,在逻辑方面来看不仅要符合知识原有的逻辑结构,还要符合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比例尺》这堂课时,根据教材中的设计是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分类、产生的意义,然后根据对比例尺的理解进行解决问题、计算或画图。这种纯理论讲解,很难激发起学生对比例尺学习的兴趣,且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长时间的理论讲述容易使学生分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对教学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在学习这堂课前先让学生们测量下自己卧室、课桌的长和宽,并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把所测量实体的平面图呈现在纸上,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并指出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事先动手、感知、思考后再对知识进行讲授,符合了小学生们的认识规律,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构建。

二、教材的有效利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方式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首先是要尊重教材,其次对于教学的知识点都要紧扣教材。因此在教师上课时,应该是先把教材研究透彻,对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注意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不要人为地把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得太深奥,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情境的精心创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便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教学中一般通过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编制故事,触发情感等方式。小学生对外界接触较少,仅仅采用知识的传授效果不佳,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编制故事的方式,把枯燥的知识运用于有趣的故事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这堂课时,可运用多媒体编制故事教学,上课开始,教师打开屏幕出现唐僧师徒四人走在炎炎烈日下,被晒得口干舌燥,悟空对师父说:“师父,等俺去给你找点解渴的东西来。”过了一会儿,悟空抱个西瓜回来了。悟空说:“师父和沙僧各吃西瓜的l/4,八戒吃1/3,我吃l/6。”八戒一听便很不高兴嚷了起来:“猴哥,你明明知道我老猪的肚子大,吃的多,你却给我的最少,自己留的最多,比师父的还多,我要你的那份。”刚说完,悟空就哈哈大笔起来:“真是个呆子!”这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短小的故事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认识方式,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增强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注意“度”的把握,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又高于已有经验。另外,采用分层探究的方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以降低探究的难度。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体现,用有效的手段来创设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