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的渴望构成了一生中的创新精神,驱使他们开展自我发展的创新实践,如果教师能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并加以训练与培养,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受益匪浅。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校教育仍在应试升学与能力培养中徘徊。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开展了比较丰富的课外活动,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大部分教师都能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究,采取新课改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等。但是,这些努力一旦遭遇考试升学,往往会被强大的考试压力消弭。学校其实也清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涉及到现实的升学任务时,学校留给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和空间就很有限了。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已成为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屡次提及的障碍。

2.学校教育中仍缺乏培育创新实践能力的宽松氛围与资源。

现在学校教师普遍反映,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的概念认识模糊,对于创新实践的内涵,创新实践能力的表现,创新实践的能力如何实施,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很难说清楚。因此,放到具体的实践中,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而友善与宽容的环境,心理安全和自信则更有利于创新实践精神的发展。可见,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在一种宽容多元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培育。但观察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师眼中,好学生应该是听老师话的乖孩子”;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说来,老师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部分学生对老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但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威严或放任的教育方式,不能容忍异议,缺乏亲和力的师生关系,以及对行为规范的过度重视,都可能将一个个创新实践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学校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资源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该从更新观念、优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挖掘社会与家庭资源等方面,更好地为孩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1.更新教育观念,创设宽松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学校的教育观念要更新,教师要加深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学校内建立适宜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将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行动和学生自然的学习行为,以及学校整体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貌。

2.设置创新实践能力活动展示平台,推出创新实践之星。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引导。创新实践能力的展示也需要平台。应该设置学生充分发挥多种实践能力的组织机构,以及在科学实验课等各类创造活动的评比赛事。让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得到认可与鼓励,同时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实践培养上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3.挖掘社会与家庭资源,优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环境。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撑和环境保障。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并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将社会与家庭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开发出来,形成合力,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将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为学生成为跨世纪合格的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中国未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