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刊讯 (杨希 孔祥娜)教育部8月中旬发布了《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据《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入学机会继续扩大,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高等教育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正转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

《公报》指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比上年减少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比上年增加1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其中高等学校534个,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增长5.27%,其中,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0万人,增长4.50%,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3.13%,其中,毕业博士生5.17万人,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在校生2391.32万人,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增长3.59%;毕业生624.73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增长2.7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比上年增加25.44万人;在校生58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62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77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 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 871.1 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675人,其中,本科学校13999人,高职(专科)学校585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96万人;专任教师144.03万人,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2: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6.56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专任教师3.94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1060.42万平方米(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298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35.37亿元(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380.68亿元。

《公报》显示,我国共有民办高校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9所;招生160.28万人,比上年增加6.55万人;在校生533.18万人,比上年增加28.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55人,本科在校生341.23万人,专科在校生191.94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22.04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23所,各类注册学生82.82万人。

■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8月23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3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高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培养千百万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刘延东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要强化政府统筹指导、宏观布局和质量监督功能,推动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校公共治理、评估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为高校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刘延东强调,高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科研及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高校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高校领导班子要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潜心办学,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治校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据新华社)

■中国内地7所高校跻身全球大学200强

根据英国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9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分列前三甲,中国内地7所高校跻身200强,而亚洲排名最高的是第24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排名前十的高校中,美国高校占6席,剩余4席均为英国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中国内地跻身世界200强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第46位)、清华大学(第48位)、复旦大学(第88位)、上海交通大学(第123位)、浙江大学(第165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74位)和南京大学(第175位)。

此外,香港的7所大学和台湾两所大学也位列200强,其中香港大学排名第26位,在亚洲高校中仅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QS研究主管本·索特说,香港大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所老牌的英国高校,有很多已在学校任职多年的资深教职员工,气氛更放松一些。相比而言,新加坡国立大学看起来跑得更快,在未来10年甚至有可能跻身于全球前20名。

此外,新加坡建校仅22年的南洋理工大学此次排名上升6位,排在第41位。

今年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所大学参与全球大学评比。这份排行榜的评价标准包括学校的学术声誉、师生比例、学术论文、教职工的国际化和学生的组成等,其中学术声誉的依据是对学术人员的问卷调查,占总得分的40%。 (据新华社 陈济朋)

■哲学与认知科学联手破解“意识难题”

由哲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参与研究的认知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最为活跃的交叉学科之一。8月25日至27日,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晓力在会上表示,当前认知科学与哲学都在聚焦“意识难题”,而试图单纯用物质论说明意识、破解意识难题会产生“解释鸿沟”。对“解释鸿沟”的不同描述体现了不同哲学观的冲突,也是认知科学经验研究工作假说的冲突;而填补鸿沟不同的“桥接方案”催生和发展了不同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变迁,引导了不同经验研究方向。(据《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清俐)

■“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综述

由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日前在南昌大学举行。经过交流与探讨,专家们对于国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专家们认为:所谓国学,就是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所指向的特殊思维路径,在融贯经史子、参究天地人的整体观照之中,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言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当代学术文化的语境之中,融旧开新,再续敬德尊圣、平等向善、知止乐天的人文传统,培植理想的未来人性,构建新型的情理范式,重铸炎黄子孙的民族心魂;以独立自信的人文情怀,豁达开朗的文化胸襟,积极参与当代世界人文价值与全球普适伦理的文化重建。概而言之,融旧开新,再续华夏人文慧命;敬德尊圣,重铸炎黄民族心魂。这就是当代国学的文化生命与历史使命。

关于国学的学科定位,专家们一致认为,按照当前学科门类的划分,以二十四部书的知识体系及其价值功能为基本内涵的国学,应该是个大的“学科门类”或者至少是个“一级学科”,它不应该隶属于当代人文学科所谓文学、历史、哲学任何一个学科分支之下。否则,与国学教育的创办初衷相悖,也与传统国学的学术理路不协。(据《光明日报》 程水金)

■白春礼:纳米科技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9月5日,2013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 NANO 2013”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指出,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革命,纳米科技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当前应当进一步促进纳米科技的产业转移转化力度。

据悉,中国科学院已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等技术位列其中。

“我们集中了中科院内相当一部分纳米科研力量,由多个研究所共同承担这些项目的工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白春礼表示。

白春礼指出,国际纳米科技发展趋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从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转移转化一体化研究,二是国家级纳米中心的建立实现了以专业平台支撑纳米技术研发,三是全球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米技术。(据《中国科学报》 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