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贯穿式、系统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案,通过具体的教改实践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范例。

【关键词】工程造价 核心课程 贯穿式 系统化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基金项目计划(2010-GJ09)。

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回访和相关企业的调研中,工程造价专业普遍存在“程序不清楚、计价不准确、合作意识差、上岗速度慢”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贯穿式、系统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

“贯穿式、系统化”教学模式释义

贯穿式:即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遵循“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选用A、B、C三个典型的单位工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工程施工与预算、钢筋平法手工算量、工程量清单计价、广联达软件应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贯穿的训练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均完成ABC三个训练项目。A项目实行“教师牵着手、学生跟着做”,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目实行“教师帮把手、学生学着做”,深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C项目实行“教师放开手、学生独立做”,系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系统化:是指工程造价能力培养的系统化,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首先完整完成A、B两个项目的造价工作,然后将学到的所有技能系统运用于C项目中,完成单位工程的投标报价工作。以一个典型框架结构的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工作为例,学生首先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学习其中的单项技能,比如钢筋平法手工算量课程,从基础钢筋一直算到屋面梁板钢筋,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着进行B项目算量进行强化,其他课程如施工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均按这种方式进行。最后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学生系统地独立完成C项目的投标报价工作。

“贯穿式、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师资培养整体化。实施教改师资是关键,团队化、整体式教师培训有助于统一思想、形成合力。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造价团队成员先后集体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的三期培训班,在戴士弘、张莹等培训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的连续四个暑期,造价团队又四次被派往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具体的工程造价工作,提升了专业的实践技能。

2.课程体系行动化[3]。按照“岗位调研分析→典型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选择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情景”的课程开发思路,构建了以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融入造价员职业资格标准,变传统学科体系为职业行动体系。

3.课程内容项目化[4]。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A、B、C三个单位贯穿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从而将零散无序、彼此无关的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序化。编写了《建筑工程施工与预算》、《钢筋平法手工算量》、《工程量清单计价》、《广联达软件应用》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系列学材,学材一是体现贯穿性,即每本学材学习情境的设计、任务书和引导文等内容的编写都围绕指定工程展开;二是体现系统性,即任意一本学材都体现了指定工程训练项目的完整性。

4.能力培养系统化。为解决学生造价工作程序不清楚,不能系统完成工程造价工作,工程计价不准确,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三缺乏、四不足”等问题,我们进行了能力培养系统化教学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贯穿式、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配套此教学模式创新安排了一套以学习情境实施时间长短为依据的 “情境课表”,将传统的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的排课模式,调整为以学习情境实施时间长短为依据的“情境学时”排课模式,由课程团队自主排课,满足了学习任务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5.教学环境情境化。按照授课教室实现学做合一、校内实训室达到仿真、校外实训基地满足顶岗实战的要求,创新和实践了“项目化教室+造价工作室+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项目化教室配备了特制桌椅、展板、电脑以及工具书、资料库等,提供了学做一体的实施环境,保证了工程造价手算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项目贯穿、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造价工作室参照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工作环境设计和建设,营造了一种真实的职场环境,配备了L型桌、转椅、高性能计算机、图纸、规范、定额、资料柜、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完成实际工程的投标报价工作,学生在学校即可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实现了提前“上岗”;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先后与中铁一局集团城市建设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等10个公司建设了共享型实训基地15个,在课程实习、顶岗实训、专业课程项目实训、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给师生提供平台。

6.课程教材特色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贯穿式、系统化”的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用“特色教材+图纸”替代传统教材,做到人手一套;二是按小组配备了“参考书(含传统教材)+定额+图集+规范+精品课程资源+网络”。教材突破传统的单一性,囊括“特色教材+图纸+参考书(含传统教材)+定额+图集+规范+精品课程资源+网络”等内容;三是由任课教师基于新的教学模式,自编了5本特色教材。

7.课程考核体系化。课程考核采用实作方式的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体系化考核方式。实作方式过程考核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纳入过程考核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实作方式过程考核实现考核内容多元化包括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果与质量、团队合作情况、职业素养等内容,多层面对学生作出评价;在实作方式过程考核中在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核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作方式的终结性考核是指在课程分部工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性(几个分部工程)实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推行课证结合,将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证的相关标准融入相关的课程中,把课程讲授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关联匹配,学生学习相应课程之后就可以参加技能鉴定考试,考取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

“贯穿化、系统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1.学生素质显著提升

学生学习从“无目标”到“有目标”、从“被动听”到“主动学”;完成任务从“不会做”到“轻松做”、从“独自做”到“团队做”;学习交流从“不想说”到“我要说”、从“不会说”到“善于说”。核心课程学生及格率由改革前的75%提升到95%以上,优生率由12%提升到20%,双证书的获取率由66%提升到98%,就业率由 89%提升到96%。学生参加全国“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先后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参加全国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比赛获团队三等奖1项,参加陕西省工程造价软件算量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2项,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实现了教学相长

实施教改以来,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中又有3人取得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证书,2人获得国家注册建造师证书,3人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人被聘为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工程造价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先后为中铁七局海外公司、中铁航空港一公司等企业进行预算方面培训4次并获得好评,为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造价咨询,获取经济价值100余万元。

3.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工程造价专业“贯穿式、系统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专业等专业试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项目贯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三个典型工程贯穿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专业采用“学校工地、项目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两个典型隧道工程贯穿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并初步成效。

小结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贯穿式、系统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但是,在教学模式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教师积极性不高,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实施教改的积极性,学生人数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教学模式改革还只限于专业核心课程,还需逐步拓展至其他专业课程。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59-61.

[2]洪敬宇.工程造价专业“岗位模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7-8.

[3]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111-112.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