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增加了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需求,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洋为中用、它为我用,借鉴变为复制,从而失去了城市的个性特点。文章通过对榆林街道景观小品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两点小品设计的要求,希望能成为今后榆林街道景观小品设计的发展方向,用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的小品为榆林城市景观增添情趣、丰富空间层次,更能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物质承载,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表达榆林的文化精神,满足公众对城市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带动地方发展。

【关键词】街道景观小品 地域文化 城市特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榆林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榆林城市景观小品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K15。

街道景观小品

“小品”是一种文学载体,指的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感类文章,其内容涉及广泛,通常小中见大,蕴含寓意。街道景观小品与文学小品语义相通,是指城市街道各种小型建筑,以建筑体量“小”为特征,有公共设施小品,如交通类,道路护栏、交通岛、候车亭、路灯等;如服务类,路标、广告栏、座椅、垃圾箱等;公共环境艺术小品,如雕塑、花坛、花箱、花钵、景墙、置石等。景观小品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具有点睛之笔的作用,是城市景观灵动美的体现,赋予了城市鲜活的生命力。

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现状

1.榆林市街道

榆林市区主要有三条平行街道,其分别是:一街(老街)为步行街称古城路,是榆林古城遗留下的传统四合院和古街,展现着榆林历史文化的人文气息;二街为商业街称新建路,是榆林市区内最繁华的街道,以购物、餐饮为主,展现榆林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三街为交通通行道称长城路,是由临街的一边为城墙而得名,道路笔直宽敞。榆林市区三条主街道功能不同,在景观小品的设计和配置上应该与之相得益彰,避免景观小品的复制和盲目应用,失去街道特色的文化内涵。

2.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榆林城市建设中崭露头角,美化、绿化、装点了城市空间环境,如植物雕塑、植物造景、植物配置成为街道景观的一个新亮点,其中植物雕塑尤为突出,应用在道路节点、交通岛等醒目的地方,主要以模拟自然形态为主。在情感和景观上正如岑参诗句的描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给榆林的街道景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绿的纯净、绿的淡雅、绿的沁人心脾。然而在长期缺乏景观小品的榆林,虽然美好的植物雕塑、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给市民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享受,而对于一个城市品质风貌的体现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缺乏休息座椅、凉亭等服务设施,花池、景窗等装饰性和观赏性景观,且已有景观小品设计造型缺失地域文化的内涵,不能完整地传达榆林城市文化和精神。因此,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景观小品从实用功能、文化功能、装饰功能、情感功能中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凝聚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来塑造榆林城市文化和精神。

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设计

1.体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它是指某个地域内人们经长期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当地人民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它是该区域人民最亲密的文化,是一种独有的符号传播媒介。那么我们该如何体现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呢?可以以以下三个要素为基点。

⑴形态。形态是环境艺术中最能直观体现文化艺术的物质形式,对文化传达最强烈、最显著,是艺术性的本质因素。榆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和民间艺术,为景观小品的形态设计提供了颇多的素材和资料。如民间艺术剪纸、石雕、腰鼓等,建筑文化窑洞,服饰文化白羊肚手巾,千层底老布鞋等,还有红色文化和民间故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榆林景观小品设计可用以下设计手法来表现地域特征。

首先,形的模仿。模仿设计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物象形态通过提炼、简化和变形而得到的物象形态的一种造型方法。通过模仿可以再现一个城市某些过去生活的符号,唤起人们逐渐被遗忘的记忆,忆苦思甜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并给人以亲切感,还可以使城市街道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更能接近自然。也能彰显出小品的个性和特点,让小品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活泼生动和有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绥德软质景观小品,有模仿石磨的植物景观小品和其他农具等,硬质景观有鲜活的石羊群雕塑,蜿蜒的古城墙等。既美化了街道环境、又体现了陕北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有景可观,景中有意的双关作用。因此,在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可以模仿本地的自然物态和人工物态,创造新的景观小品形式。

其次,形的抽象。形的抽象是指经过点线面的重新表达,保留原有物象的特征或特质,对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或者夸张而得到的造型形式。其一,地域特色可以具象再现,也可以是抽象表达。如绥德学子大道组景《夫子授学》和《开合的书籍》,小品内涵与街道主题环境相呼应,并宣扬绥德文化精神。其二,凝练的形体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榆林街道应增设一些时尚的、特色的景观小品。

最后,意的提取。意的提取是指对非具象的物象,进行视觉形式的转换,以简练的视觉语言表达出复杂的物象。将平面化、静态的、抽象的民间传统故事、历史人物、民俗活动变为立体的、动态的、可感的艺术形象。如绥德植物组景《妹妹送哥哥参军》,以视觉表达的方式展现鲜为人知的故事。榆林街道可设计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民间故事等组景,以丰富街道景观文化。

⑵色彩。色彩是环境艺术中最生动、最活跃的视觉形式元素,它决定着空间基调,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调氛围,因为色彩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不同地域的人在自然环境、社会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异的色彩审美取向,而景观小品正是一个城市风貌的展示,在色彩的选择上应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设计出与该城市匹配的色彩,突出色彩表达的视觉张力,不脱离地域和环境。如榆林可以增加具有高纯度的明亮色彩和鲜艳色彩,红色、黄色、蓝色等,以此改善榆林因季节因素造成的城市街道景观色彩单调的状况。

⑶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它的审美价值是基于对材料性质的正确认识、特点的了解和巧妙的应用,才能彰显,并能超越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特质,把材料质感发挥到极致,成就艺术作品。材料在环境艺术中表现为真实的质感和触感,如粗犷与细腻、坚硬与柔软、浑厚与单薄等基本感觉,不同材料亦会产生相应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材料表达了环境艺术造型的内涵,因而我们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要重视材料的选择。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环境景观的一个部分,则应以地域文化和城市风格相统一,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遵循低碳性原则,以经济、节约、无污染、抗风沙的材料为主,并能利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等原料。

2.具有时代性

城市景观设计除了承载历史文化,同时还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文化,因为“与时俱进”是一个不变的客观发展规律,它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等种种迹象,也是与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应用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等,丰富城市景观小品的内容和形式,如体现环保的“分类”垃圾箱、体现“节能”技术的路灯、体现“净化、美化”的绿化设计等,为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增添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城市街道小品变得更加人性化,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结语

城市景观环境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为城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活动空间。基于地域文化要以人为本,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新艺术,打造特色榆林街道景观小品,积极推动榆林的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城市精神的发扬。

参考文献:

[1]韦爽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润.基于城市街道特色塑造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王颖.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