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心理关系。当前,高校师生关系衰微的社会心理成因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角色认知的不对称性、师生间情感关系被工具性关系取代、师生间心理互动的缺失三个方面。应当通过移情,增进相互理解,创建积极的心理气氛和开展师生间的对话的策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 心理关系 建构 心理策略

高校师生关系的社会心理学解释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由多层面和多种意义构成的复杂关系体系。[1]从教育取向来看,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或教学关系;[2]从人际互动的角度看,高校师生关系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行为与学生的信息接受行为为基础,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从本质上而言是人际互动在高校这个特定社会情景中的集中体现。

由上可见,对于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理解要么关注于关系主体的抽象存在,要么关注于师生关系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反而忽视了高校师生关系中关系主体内在社会心理机制。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高校师生关系是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这一概念中含有以下几点内涵:首先,高校师生关系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赋予高校师生关系以明确的社会定位。其次,高校师生关系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人—成人”关系,这就决定了高校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各自的认知结构中凭借其特有的认知方式与价值判断,通过同化与顺应将师生关系“内化”的过程。最后,高校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是交往。大学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交往实践,而不仅仅是认知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单项的,而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借助语言、行为实施交往,确立的师生关系的内在实质是以是否满足师生双方的认知需要,彼此情感能否交流,相互之间是否悦纳而构成的。

高校师生关系衰微的社会心理成因

1.高校师生间角色认知的不对称性

在高校师生这样一种以教学活动为纽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对“教师”与“学生”作为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两种社会角色的对称性认知往往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各自在承担“教”与“学”的角色职责过程中,一方面对自身角色认知过分强调自我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对另一方的角色认知过分强调社会期望的意义与价值。

2.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被工具性关系所取代

自从民主、平等的理性主义理念带入教育,加之教育产业化的突进,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被市场机制下对等交换关系的概念所“偷换”,师生之间成为了一种在学历市场上的交易关系,师生之间被定义为单纯以知识、智力为纽带的工具性关系。师生所关注的不是在和谐的情感性关系下,潜移默化的人格塑造,智慧培养和教学相长,而是工具性关系下,急功近利的利益交换和责任无过。

3.高校师生间心理互动缺失

交往是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它是基于师生间通过对话达到心理互动来加以实现的。在现行的高校师生交往中,师生间不再是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互动,而是以知识为媒介的信息单向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了教学的激情,丧失了教学相长的理想;学生没有了在理性冲突中智慧技能的提升,丧失了探索真理的冲动。

建构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

1.通过营造积极心理气氛,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感情

要营造积极自由的心理气氛,高校师生之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而不失严谨的授课语言,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示个人魅力,不断用肯定、赏识的评价传递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教师的期望下,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通过与教师的讨论甚至争论实现思想的碰撞,获得智慧的提升、理性的开启。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的课堂回归本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真理的求索中敞开心扉、彼此尊重、赤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各归本位,师生感情得以增进。

2.通过对话建构彼此的意义存在,实现心理互动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非发现的过程,是在流动空间中的动态创造和再创造。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师生总是“解读”自己对他人的意义,建构他人对我们的意义。在建构过程中,师生间各自沉浸在其意义建构的梦幻中,关系存在只是彼此的建构和相互作用。当意义建构只是沉浸于自体世界,那么师生间就难以达成认识、情感、态度等的共识与一致,从而出现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故而,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实现意义建构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师生间的对话应基于理性与思辨展开,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氛围中,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通过启发、探究、讨论等对话形式,将彼此间的意义建构紧密围绕于建立共识的目标之上。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而且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杰,陈伟平.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12,(3).

[2]王静娴.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3]张蕾.冲突抑或和谐[J].当代青年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