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非语言交际理论为依据,在我校大学英语课堂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观察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语言信号对师生关系、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学生理解目标语、语言习得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期望对大学英语教改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课堂非语言信号 影响 语言习得 调查

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11JG53)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1.国际背景:国际上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科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上世纪40年代,其中有四部著作特别值得提及:1952年美国伯德惠斯特尔教授的《体语学导论》;1959年和1966年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奠基人霍尔的《无声的语言》和《潜在的尺度》; 1970年美国作家法斯特的《体态语》。其中霍尔的两本书具体提出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领域内更广泛的研究价值。

2.国内背景: 国内对非语言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四本有关非语言交际的著作,从此拉开了我国非语言研究的序幕。近年来,很多老师和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非语言交际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被引进课堂教学,但存在诸多局限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两次)+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数据分析”四结合的方法。自2011年11月到2012年7月,在5名项目组成员所教班级随机抽取学生参加调查。两次调查每次抽取8个不同班,分别为 7个学院的理、文、工科大一和大二学生自然班。问卷根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理论和我校实际设计,全部为单选。问卷1用汉语设计,共有选题25个。问卷2用英语表述,共有选择题15个。两次共发放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收集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以及相关分析。

结果与讨论

两次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比较多,由于篇幅有限,该部分主要基于第一次的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的陈述和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和访谈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讨论。

1.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上他/她的课

上表中的阿拉伯数字1代表完全或几乎不适合我;2代表通常适合我;3代表完全适合我(下同)。如表1所示:87.5%的受试者认同观点1,充分证明了英语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一样,学生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只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大学阶段也普遍存在,但大学生认同的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访谈也表明:老师的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上课的心情,老师干净利落、端庄大方、穿着精神得到学生认可,学生忌讳老师穿着太潮、太暴露、化妆太浓,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利于教学。

2.目光接触通常代表了善意与兴趣,学生对教师发出的“目光信息”相当敏感

表2

表2显示:77.1%的受试者认同这个观点,显示了目光信息的重要性。目光,这一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把握学生动向、传递爱的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用温柔的目光激励胆小紧张的学生,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回答问题的学生,用关注的目光提醒做小动作的学生,用充满自信的目光鼓励犹豫不决的学生,用兴奋的目光赞赏课堂积极参与的学生。课堂观察和访谈表明:学生从老师的眼神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增进了交流,增强了学习信心。

3.赞成男教师上课穿正装、打领带

一般来说,西装给人的印象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而表3则表明:除了5人赞同,六成以上的受试者(62.5%)不认可这个观点。学生访谈也表明,西装领带虽然看上去很精神,但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压力,显得太矜持,太威严,高高在上,没有亲和力,不但影响师生关系,也不利于课堂老师运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和师生互动。

4. 教室的窗帘颜色、挂画装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4显示:多数学生都不受窗帘、挂画等环境语言的影响。96位受试者之中,仅有8人表示对学习情绪有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此处的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非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与人工用品有很大不同的是,这些与个人结合往往不那么紧密,不易移动,更具持久性。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与此一致,证明了一旦熟悉了新环境,习惯成自然,就容易接受了,不会影响课堂的理解力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

5.教师上课携带的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爱好、性格甚至品位

表5显示的是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程度。客体语言可以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受试者中79.1%的学生支持这个观点,表示学生认可客体语能起到传递信息、展示使用者的个人和文化特性的交际作用。例如,包包朴素大方,包内东西井井有条,表明该教师认真可靠、条理性强、有组织能力。访谈表明:该观点对师生关系、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学生理解目标语、语言习得和认知能力不构成影响。

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培养良好的师德和仪表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要重视自己德商和情商的培养,意识到教与学的效果与智力因素无关,非智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良好的师德和端庄的仪表,做学生的朋友甚至知己,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2.改正课堂使用体态语的随意性和习惯性

体态语能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使用不当会使学生误解目标语。从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得知:教师随心所欲地使用体态语,或肢体语言太多,学生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也达不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而且显得很滑稽。

3.创建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教室环境

环境影响交际。教室的环境应当宽敞、明亮,桌椅要整齐舒适,温度要适中。如果固定在一起的座位不能随意挪动桌椅,教师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前三排或后三排,拉大了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也不利于课堂组织互动活动。白的墙体颜色设计虽然可以增强教室的亮度,但略显单调,不够温馨。我在澳洲达尔文大学访学期间,观察到该校除了桌椅能随意移动外,无论是教室、礼堂还是学生公寓,全部是杏色墙面。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非语言信号是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交际教学法日益成熟的今天,教学活动完全成为一种双向的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 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地运用非语言信号,利于组织教学,优化和充实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简化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J].汉语学习,2004,3:18-22.

[2]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9.

[3]李淑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融合[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12:193-195.

[4]毛军社,周燕.论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131-132.

[5]王增翠.大学英语教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