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改革
作者:陕西省永寿县中学 耿正宏
发布时间:2014-01-22 16:42:07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要培养知识时代的创新人才,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贵在一个“活”字。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一、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能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否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学生就会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就不仅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助长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在陶行知先生“五大解放”的思想指导下,应该努力寻求师生互动,启发、引导学生把知识串联组合起来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善于开拓思维、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辩论会、座谈会、时事报告会等多种课堂形式都可以被充分利用。
二、结合课程体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政治课教学活力
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性、时代性强。因此我们要结合课程体系,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首先,我们应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其次,坚持让学生每天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进行摘记,在课堂上花一部分时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并在政治学科组内设奖进行评比。这样,通过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国际形势的联系,既让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焦点,又掌握了书本知识,为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鲜活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们应把多媒体当作教学中课堂联系社会的媒介,当作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的媒体。突破小课堂的范畴,利用互联网的有关教育资源,让学生的视野更宽,见识更广,从而产生的问题更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质疑意识才能充分显露。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爱护和尊重学生,维护他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有点“标新立异”、“脱离实际”都应给予肯定,这样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被激发出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益处很大。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予以“传道、解惑”,这样一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造力。
要上好政治课,必须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究新方法,讲活政治课。通过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上好政治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