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作者: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赵永发
发布时间:2014-01-22 16:38:47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一、初中语文教学上存在的误区1.教学内容的误区。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往往采用直接灌输模式,而新课程理念则是摒弃了“满堂灌”,重视从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即尊重学生主体。但是个别教师则采用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完全采用嘘声自主学习,课堂上基本不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有悖于教育改革目的。
2.教学设计中的误区。
在教学探究题设计中,部分教师对于探究学习活动掌握不够准确,在探究题设计时,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深度, 结果设计出的探究题超出了学生思维与基础水平,造成课堂探究活动无法深入进行,最终不得不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 这种设计理念也走进了误区。
3.教学模式的误区。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的核心是“合作”,但是也有部分中学教师未能领悟到其本质,对“合作”的理解产生了偏颇,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产生了误区。有些教师认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就应该任由各学生小组自主去突破,所有任务都让他们去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然而,一旦遇到挫折或困难,未能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
4.教学方法的误区。
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大都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归纳汇总的教学环节。该环节能够起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对于该环节的重视度不够,仅采用简单的问题罗列便草草结束更不能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5.教学激励的误区。
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了积极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转化方面,经过多年时间证实了教学效果较为乐观。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由于激励方法运用不当,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
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以理论为基础,将探究式教学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在执行过程中,要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把握其核心与本质。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也要适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把握住学习方向,自主学习,而不是完全放养式的教学态度。
2.开展探究问题设计,启发式教学。
要想充分发挥探究问题设计的作用,设计内容必须体现以下三大特点:①全面性,符合中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及要求;②递进性,对于探究问题的难度设计应采用循序渐进模式,由简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拓展思维的引导作用;③启发性,探究问题设计不能照搬书本内容,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发探索思考,寻求问题答案。所设计的探究题并不是教材内容再现,而是要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3.重视归纳总结环节,正确引导。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课堂归纳总结环节极为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的重视度不够,仅仅是简单的提几个问题,不论学生是否能够回答,或者回答的是否完整,依旧根据自己的教案来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中学教师应该采用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如果学生有错误之处,或者总结得不够全面,教师应该及地的更正或补充,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走出教学误区,必须改善好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全面领悟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探究问题设计,启发式教学,重视归纳总结环节,正确引导,启迪思维,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