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大的一线教师也在潜心摸索,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特定的形式已成了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如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和质量得到最大的提高?★问题篇

问题一:小组的构组形式仅以座位为序。班级中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种简单的构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所构成的学习小组是一个未能有效搭配的整体。

问题二: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许多靠学生个体完全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对小学生来说无多大探讨价值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合作解决。

问题三:忽视合作技能、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呆立不动,只能当旁观者;有的学生悠闲自在,闲聊、开玩笑,我行我素;有的学生“一枝独秀”,夸夸其谈,独包独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令人怀疑。

问题四:小组合作频繁,缺乏充足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滥用的趋势,好像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深入,教师便中止了大家的学习,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对策篇

一、 编排科学的小组

1.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同质分组。如“优—优”合作、“差—差”合作,学生在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1.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是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合作交流,但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时,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倾听别人想法以及更正他人看法的充裕时间,让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真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多点鼓励,多点肯定。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性评价能使人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活动及结果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三、加强合作的指导

1.分工明确,角色调换。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角色要经常轮换,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在形成合作习惯的基础上掌握技能,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同舟共济的道理。

2.循序渐进,专门训练。①学会有序合作。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按顺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学会认真倾听。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③学会分析、判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并从其他学生的发言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3.强化意识,重在应用。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适时调控

1.纠偏。合作小组展开讨论后,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2.消除误解。关于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些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3.防止冷场。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4.防止过度依赖。有的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