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思想品德教学,无论是从课程名称还是课程内容角度来看,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时代需要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特点。那么,在这种明显的变化中,我们的教学要秉承哪些优秀的传统?又要如何与时俱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读、研、练的“三字经”。“读”。 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读”,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进行。

1. 教师层面。教师要读什么?首先要读的是国家的纲领性、政策性文件,通过这些材料不断增进自己对大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小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解。笔者以为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精神支柱。在此基础上,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思想品德教学的方向,可以知道思想品德教学依托哪些材料来进行。在这种有层次的读当中,教师可以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理解,从而在课堂上有教学证据随手拈来的可能。

2. 学生层面。学生读什么?主要读的是教材和课外资料,只是学生读的时候教师要作好引导。如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上有大量的文字(其中又有大量的案例、故事、名人名言等)和图片,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如何才能被学生有效地阅读,是考验政治教师智慧的一个地方。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分类、分层次引导学生去读。如在新课学习时,让学生按教学设计的顺序(可辅以思维导图)去读,这样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目标实现;而在复习时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地以“探究”、“感悟”、“实践”为主线去阅读,这样就能通过教材上精心设计的内容,将教材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此外,学生读教材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学会用思想品德的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研”。只有研究,才能发现看似普通的教材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在笔者看来,研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是在教师研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再研究的过程。譬如在“自尊自信”(苏教版七年级上)的知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超越一般的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呢?这就需要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就需要教师来研究问题的化解之道。笔者认为此类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提出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有了问题的驱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会进入到一个自我探究的境界当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自然地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说出自己所理解的自信与自尊内涵。有意思的是,不同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不同,而且在课堂上还会产生一些争论。他们会自发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并且将答案作为说服对方的理由。更为有意思的是,课本上同一个说法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为课堂的研究增添了更热烈的气氛。

“练”。练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这里所说的练,不是指海量的机械训练,而是指符合学习需要的必要的重复性训练。知识的掌握与记忆离不开一定的重复,那如何“练”就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研究问题。众所周知,思想品德的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能够答题,更是为了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思想品德的练就不能沦为纸上的重复解题,而应该是思想工具的不断使用。

想让学生熟悉一个思想品德的观点,那我们要做的就不仅是让学生学,还要让学生用。如在“感受法律的尊严”(苏教版七年级下)的知识教学中,我们要学生重复的不是机械的法律知识,而应该是利用法律知识分析不同的案例,让学生熟悉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利用哪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应用知识就成为学生的思维努力方向。但这种努力目标不是知识的重现,而是知识重现后的运用,因而学生不会感觉到是机械的重复,但又确实在案例分析中能够多次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作为一种思想领域的教学,读、研、练应当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大程度地贴近学生,才能促进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向更深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