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读教材,把握重点山水、花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优秀艺术之一,它博大精深。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画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花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操。比如,教材以感受古人笔墨,欣赏元代著名作品——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为开头,给学生以线条绘画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古代画家以笔墨勾线,不同浓淡线条可以表达山石的阴阳凹凸,以双勾手法画树可以展现古人对自然界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写意”这个概念,感知古代画家的笔情墨意,水墨交融的技法。其次,教材上还有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画,岸柳双桥,山石有水,可谓美好至极。再是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泼墨山水》的作品,真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二 、营造氛围,引发激情

课本第一章节是“造型、表现”的一个内容。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在于情意以及艺术传承,美术文化,拓展学生胸臆,了解一些笔墨技能技法,让学生通过了解古今画家以生活感受美、表达美来学习古人宽阔的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使之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我在教学时,从文房四宝开始,对其特有的毛笔、宣纸、砚墨构成中国画的主要工具作展示和讲解;在教室周围布置一些山水、花鸟、人物画,创设情境,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同时还把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如工笔,兼工带写也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知道中国画的技法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在学生边欣赏、讨论、研究、理解原作的笔墨、浓淡、干湿、水墨怎样交融,墨彩怎样纷呈时,畅谈其美,以此激发学生逐渐喜爱上中国画,知道中国画的笔墨情、笔墨意、笔墨美,探究中国画笔墨美,美在笔墨变化中,美在拓展视野。以此探究笔墨表达手法,知道掌握了技法,有了激情,美就在你的笔下。

三、培养情趣,提高能力

在学生感知中国画的工具及通过欣赏,他们的兴趣激增,表达欲增强。此时我又在视频展示仪上作画,然后学生自己尝试。要求学生用比较简练的手法去表达山水、树木,还有一些花草、蔬果,或让学生回忆其旅游经历,回忆生活中、家庭中的盆花以及蔬果,让学生感受其意境在胸,寥寥几笔,余味无穷。同时,让学生把握笔的中锋、侧锋、逆锋的运笔技巧。要求他们注意作画时的墨、彩相互间的交融技法,在宣纸上的运用,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无穷。

四、集体评价,乐趣无穷

新课改以来,对学生习作不再是老师打一个分,而是学生有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再加上老师评价。通过师生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彼此激发情趣。

我在组建小组学习时,明确组长责任,要求组员与组员间相互协调、信任,取长补短。如: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为题,作一幅中国画,看各小组的大家的智慧。首先学生间对这句诗进行探讨,有一个理论指导,由组长负责画小稿一张,各抒己见,然后发挥各组员的特长,共同完成,把南山美景、秋菊美意尽可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由于各小组人员分配不同,画面就出现各异,但主题明确,笔墨基本到位。我再让各组长先叙述自己小组作画过程,再来评价其他小组之画,气氛热烈,把艺术文化、诗画巧妙结合,效果极佳。

五、改变观念,不断学习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人文知识,更注重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要精心构建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互动的合作环境。这需要从单一教学中国画技能、技法解脱出来,把相关文化知识浇灌于教学之中,不断学习,深入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其时代背景的内涵,研究具体整合策略及方法,以提高中国画教学与文化知识方面的效益。其实,在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合作学习,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

要让学生爱生活,爱祖国山河美,对身边花卉、蔬果美有着诗人般的热情,对中国画的一些画法和一些内容去发现、去探究,教师首先要对中国画表达方法去琢磨、去理解、去表达,对其文化元素进行探究,利用现代信息,吸收更多文化营养,提高审美情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总之,教学中国画是让学生感悟中国艺术,把中国画的笔墨美,通过他们的表达,跃然纸上,逐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懂得欣赏中国画,使美的心灵进一步升华,成为中国画的爱好者、传播者、继承者,使我们的中国画教学长远焕发时代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