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幸福来得很突然,仿佛喜从天降。

这不,近日国际教育机构巴乐基GEMS财团就给我国的广大教师送来一件“幸福的事”:据该组织综合教师年薪、社会地位等调查项目,发布“教师地位指数(Teacher Status Index)”报告书显示,位列21国前三甲的分别是:中国(100分)、希腊(73.7分)、土耳其(68分)。在21个国家中,中国教师地位高居榜首,而且没有并列的。此调查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中国的教师地位很高,有的网友确认为此报告不切实际。如此的“幸福”,让我们这些熟悉中国教育现状、熟知中国教师生活的人惶然无语。

“中国教师地位居21国之首”何以不被认同?

“幸福的事”并没有让我们的教师感到“幸福”,相反,他们多数对此并不认同。一位自称来自“教师世家”但目前已不再做教师的作者,近日在一国家级媒体撰文指出:“看到中国教师的地位在21国中竟然居于首位的调查,确实令人吃惊。虽然作为教师,我们也十分希望这样的调查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但在现实与调查之间,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我很难高兴起来。”

不仅教师自身对“中国教师地位高”这一结论认同度不高,多数网友也并不认同。“腾讯教育”曾以“您是否认为中国教师地位居世界前列”为题在网友中进行调查,一天时间内,表示认同的只有区区2652人,而选择“否”的则多达16723人,是前者的6倍多。

为何“洋调查”和“土感受”差距如此之大?考察的样本和指标是关键。据该组织称,调查在全球21个国家抽样选取了1000个样本,旨在了解 学生们的学业完成能力与教师地位、年薪的相关关系。原来,人家那只是抽样研究,自然就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真实性的差异;人家研究的对象也只是讨论“学生们的学业完成能力与教师地位、年薪的相关关系”,而非针对“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此外,所选取的样本也实在有限,1000个样本分配到21个国家,平均每个国家也就50人而已。

真正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该组织的调查数据科学与否,而在于此调查何以让中国多数教师“群情激奋”?有老师就尖锐地指出,“事实上,中国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敬业态度、师生关系和受外界尊重的程度,以及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参与校务管理的权限等等这些,真实情况想必非但得不了100分,能拿个及格分,当老师的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我国历史沿袭的尊师重教传统和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基础性地位的日渐重视,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还是有基本保障的,尤其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后,多数教师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大幅度得到提升。近年来在部分大中城市的招聘会上,教师职业成为“香饽饽”就是证明。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个别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部分教师相对较高的待遇和地位并不能代表整个教师群体的状况。据美国《纽约时报》去年的一则报道,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价”。大学教师在我国教师群体中收入较高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小学教师?

今年3月,云南省出台实施细则,对中小学代课教师的补偿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云南10余万代课教师将获得人生最重要的一笔补助,同时被要求自行举证代课经历。但他们普遍缺乏物证,证人也大多年老或死亡。在艰难的自证前,58岁的代课教师程兴贵叫喊着“我有证人,我有证据”,从近50米高的瀑布跳下!

由此看来,教师的“幸福感”从根本上来自对现实的认同感。只有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教师队伍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并合力付出行动,才不会纠结于是否“100分居首”。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当教师这一群体,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边缘,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收入待遇整体得以根本提升后,这一职业才可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其判断的标准,就在于能否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竞相进入这一行业。也许到那时,我们才有底气对“教师社会地位居第一”的荣誉“心安理得”。

中国教师“地位最高”需要辩证的解构

师者的地位在名义上是高的,“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之下,师者一向具有神圣的位置。“师者父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信任与依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德传承,使教师始终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即便从特质层面来看,《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同时,如果再看到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师生之间的强弱身份差距,以及教师占据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就不难发现,中国教师“地位最高”并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相关法律明确教师不得体罚学生,但事实上,由于受“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教育传统的影响,教育往往被赋予了法律之外更大的权力。现实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往往是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却唯唯诺诺。而在更高层次的大学里,导师与学生之间,更具有某种雇佣与被雇的关系。

但更应看到,在一个失衡的权利体系下,这样的地位其实是极为脆弱的。随着学生权利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平等观念的普及,建立在身份之上的优越性受到了挑战。传统职业如教师、医生和科技人员等,正面临着社会地位下降的风险。一系列的“弑师案”以及“教师被打事件”已然说明,传统的身份伦理与价值结构,正经受着新的考验。教师如何巩固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事论事而言,如果站在自身的立场来说,“叫穷”与“示弱”就在所难免。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 (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在一个普遍示弱的社会语境下,任何一项关系到群体利益的调查,都可能得出更具指向性的结论。如果说“中国教师地位最高”像一句国际笑话,那么网友调查的结论同样未必可信。

作为社会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已然回归于平常。其间既有普通如代课教师那样的弱势群体,也有“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的榜样,也有“带学生开房”那样的堕落者。真实的情况是,每一个群体都在纠结地位的高与低,却忽视了最重要的自身建设。要知道,权利与地位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靠表现获得的。如果仍然沉迷于已有的认知和传统的思维局限中,教师的地位必将真正面临危机。

是要一个纸上的地位,还是争取一个实际的地位;是看国际上的评价,还是盯着国内调查;是沉迷于传统,还是着眼于未来;是从“地位最高”中看到优势,还是从中真正找到问题,取决于看待问题的态度与立场。从这一点来说,与其在静态的“地位最高”上纠结不堪,不如在动态的“自我提升”上勇往直前。

“教师地位指数”可信吗?

中国教师地位指数得“满分”,并且没有并列第一的国家。这个骄人的结论,如果在那些不熟悉中国教育、不熟悉中国教师实际生活状况的国度里当作新闻传播,相信会让一些人对中国教师刮目相看的。对于熟悉中国教育状况、熟悉中国教师生活的人而言,像这般雷人的结论,估计相信者只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究竟是我们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是调查者自身的问题呢?报道称,该调查“以美国、中国、英国等21个国家的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1000名对象为标本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报告书”。看到这段叙述,这个调查的可信度就不言而喻了。在21个国家做调查,能否代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是个不小的问题。21个国家,选取1000个调查对象,一个国家还不到50个人。如此可怜的调查样本,若非由数学天才操刀,保证每个调查对象足以代表一个类型的教师,否则,别说在中国了,就是在韩国也没有多少说服力。难怪有人说,这个调查结论是“2013年国际顶级笑话”,因为它把一粒芝麻当成了整个地球。

这样的调查数据,倘若没有社会需求,国外公司缘何要不遗余力做呢?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大学排行榜,其实是弱者的游戏,那些渴望成功实则没能成功的庞然大物级别的大学,需要通过一些“客观数据”证明自己进步了,证明自己世界著名了。有了他们的需要,才有了调查机构拍马屁。我们只是被这些排名机构给著名了一把,被冠军了一次。如此成就,要说奇迹,恐怕也只能属于研究的奇迹性样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