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科”回归教育本质
发布时间:2013-11-27 14:07:52 来源:教师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一系列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措施。在一系列教育改革新举措中,社会各界对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的改革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看法不一。
支持方认为,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教育体制改革专题组组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孙绵涛表示,文理不分科就是给学生提供“全营养”式教育,除科研领域等专门人才以外,绝大多数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从教育规律来讲,过早地分文理科,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这是一种功利性的表现。你怎么知道这些孩子是喜欢文科还是理科呢?过早地选择好了文理科,以后想改也改不了了。”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文理科知识都懂,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不管是文科课程还是理科课程,包含的知识都是未来培养各行业人才的基础,大多数学生都必须掌握。文理不分科,对高校、对学生都是件好事情。”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强调,中学阶段是人生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如果没有在这个时候将知识结构搭建好,以后可能很难弥补。“不分文理科,其实是回归了教育育人的本质”。
异议者认为,文理不分科有可能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且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校长刘书龙表示,一旦不分科,课业压力的增加不言而喻,甚至连学生家长的压力也随之会增加。现在的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但文理不分科的政策又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这显然有点矛盾,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光是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已经让他们非常吃力。东北新闻网王翠荣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王翠荣赞成高二以后进行文理分科,因为高二以后的高中生学习负担过于沉重,分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让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长,扬长避短,从长远来说比较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专业人才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作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高考考试与录取制度的改革,是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如果高考考试内容不变,按卷面成绩高低集中录取,那么中学的教育必然是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可以说,文理分科,是目前高考制度所衍生的问题,考试制度不改革,无论文理是否分科,中学都只会关注知识教育,而不可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制度环境下进行中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几乎可以肯定,难以有任何实效。只要政府部门愿意放权,把教学权交给中学、把考试评价权交给社会中介、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一个新的招考模式将逐步建立。在这种模式下,中学可以不围绕考试指挥棒而自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可以根据学生参加统一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中学的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根据自身对人才的要求,自主录取学生。如此,文理分不分科将不会是一个问题。
本报记者冯丽综合《半岛都市报》、《山东商报》、《华商晨报》、《新闻晨报》、东方网、杭州网、东北新闻网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