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基础。”因此,有效的活动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一、 精心创设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明确活动的目的,精心设计活动程序。

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制订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分解于各个环节;把教学目标贯穿于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中;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贯穿于活动中。

比如:七年级《直面挫折》,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发射与成功返航为例,创设情境(播放录像)——问题讨论(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反省提高(制订锻炼意志计划互相交流)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教学,他们对意志有了理性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能否完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意志起决定性作用,而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磨炼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有利于提高活动教学的效果,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

2.重视发掘群体优势,走合作学习之路。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的支配下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

比如:八年级下册《复兴中华》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特点,我根据学生的意愿把他们分成了若干组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播放著名民歌《阿拉木罕》,歌声中大家领悟维吾尔族的热情豪放。有的同学带来了蒙古包的图片,大家不知不觉中吟诵起了《敕勒歌》,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还有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让大家在惊叹中领略了广西壮族的岩溶地貌。达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诸多文化和信息整体呈现的目的,轻松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内容呈现新颖、活泼,采用问题、情境、体验等形式呈现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1.关注生活中的“无字书”。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该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教材现有的活动教学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活动教学思路,大可不必机械模仿和照搬,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的目的。

2.重视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对于这种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结合教材灵活处理。若处理得好,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信》时我让每一位同学上台来做自我介绍,效果较好,大家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就很深刻,有的同学还主动谈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向“自尊自信”努力的措施等。

三、创设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有效的思品活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必须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活动。

1.设计问题要适度,有不同的层次。

问题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考虑到优生,又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

2.预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会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不涌现和迸发。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追求的目标,它对思品课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活动教学时必须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生活化的统一,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