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笔者发现初中生在阅读理解题型中普遍存在失分多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就很有必要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英语阅读过程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管理好自己的阅读活动,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词汇的教学,积累好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无法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搞题海战术,有意识地渗透构词法知识,向学生传授一些记忆方法,结合适当的语境,利用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联想法,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教会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正确的词汇,指导他们利用发音规则和构词法来记忆生词。并在教学中用当堂反馈习题为学生创设词汇复习和词汇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以及相关的提示信息来推测词义,通过寻找中心句,或首末段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题。如:8B牛津英语unit 5 vocabulary 中的prefix and suffix,就为学生的自我探究留下较大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拓展性思维活动。首先回顾课文中出现的带有前缀、后缀的词,让学生了解并自己归纳出前缀改变词根的词义、后缀改变词性。-ful意思为充满的,具有……的特征,如colourful、useful、careful;-less 意思为没有,没有……的特征,如helpless、useless的后缀-ness 加在许多形容词后构成抽象名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课让学生比赛谁归纳的单词多。这对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强语感帮助很大。

二、加强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推理是与语境和语篇内在联系紧密的一个重要能力。学会利用推理来化解阅读中的障碍是成功理解文章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各种策略,比如自我提问。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回答这样的问题: 文章中的六个基本要素都是什么,线索是什么。把握文章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上下文、寻找线索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重要作用。 如:9A牛津英语unit 2 colours and moods 这一课,reading中涉及颜色在中西化文化中的差异,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和汉语两种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比较,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可以先开展头脑风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讨论一下在中国身边的人们是怎么运用颜色的,比如聊聊家里的家具、房间内的物品是用怎样的颜色布置的。当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提问: If you are on your friend’s wedding day ,what colour will you use?让学生猜测如果在英国,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小组讨论从reading中找答案。这时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很多学生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去找答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也学会了比较、归纳,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与交融。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比较,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再如:9 A 牛津英语unit 6 学完reading 后,根据课文内容,笔者设计了“我是小神探”的活动,教师让学生表演一个侦探短剧,学生分组讨论案情,并陈述推理过程,最后让学生汇报推理案件的结果,并说出各自判断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破案,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争当神探小柯南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何在推理和分析中排除干扰,尤其注意训练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教师可以课外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英文报刊或简易读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英语小报、学唱英文歌、表演英文话剧。

总之,教师应该以动态的、开放的、全面的眼光去精心准备好每一节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