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笔者认为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四化”。

一、美丽化

在教学中,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现代科技中的美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创造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的感受和鉴赏过程中获得知识,养成能力,得到精神的净化和品质的升华。在“公顷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向孩子们介绍了谷歌卫星地图。当美丽的旋转着的地球出现时,孩子们惊叫了起来,随着一步一步地搜索,电子卫星地图上出现了我们所在的城市、学校以及上课的教室,所有的路和建筑物在地图上都标得清清楚楚,孩子们欢呼了起来。整堂课,教师呈现的图片都是异常美丽的,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天堂里,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就是教学成功的见证。

二、情感化

课程目标把“情感体验”作为发展性领域内的一个目标,从而使“情感体验”教育成为教学目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行测量圆,学生想到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把铅丝拉直后量)。教师接着出示一个圆片让学生量出它的周长,学生想到了用线绕着它围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有的想到了把纸片在直尺上滚一周,看刻度。教师接着用线(一端拴着一个重物)甩出了一个圆,问学生现在你还能用拉、绕、滚的方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许多学生脸露困惑之际,教师顺势指出了用绕线或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必须要探讨出一种更为科学的求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层层设疑,不断给学生制造思维冲突,处处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去进行知识建构。整堂课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动手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方法。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自主化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权力下移,这意味着学校的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开发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除了教学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可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开发适合本班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 “图形覆盖的规律”(五年级数学)教学,教师让学生自行找出“1、2、3、4、5、6、7、8、9”每两个数相加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再在小组内交流,可用每次向右框两个数的办法就能找到不同和的个数;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得出求不同和的个数,再通过观察表格得出规律: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1=不同和的个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创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要点。

四、开放化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区、家庭的互动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封闭地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学校、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就是说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而且也是全社会的事。开放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其次要求教育思想及教学设计是开放的,上课地点也不只局限于教室,可以在操场上或者其他场所。如 “认位置”教学,教师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操场上,让学生席地而座,并相互说说我和周围同学所处的位置关系,而后又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教师准备了一个模拟小超市,然后由小组内的同学指挥另一个学生(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按他的口令到达某一地点拿取自己小组喜欢的物品。

只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四化”——美丽化、情感化、自主化、开放化,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