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一、 吸引学生的目光

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一切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历相联系,强调学生与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目光!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照本宣科,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就可以很快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如在教“相似形组合画”时,作业要求是任选一种树形组合成一幅画,那如何让小朋友们理解“一种树形”呢?于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片树林的影片,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目光。

二、 提高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助手,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就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如前例,吸引学生的目光后,开始讲解。原来这片森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个勇士为了让被巫婆变成了松鼠的爱人更好地生活,于是开始不断地种松树,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一大片松树林,变成松鼠的姑娘在这片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松树逐渐增加,直到松鼠在树林里自由跳动的画面,让学生理解一种树形的定义,激发了他们绘画的欲望。对于这些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师一味地讲解,纵然妙语连珠,学生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其结果只会是教师唇焦舌燥,而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东张西望。利用多媒体辅助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力。可见,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有传授给学生“捕鱼”的方法,他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创新潜力,所有的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求和经历。相反,过多地模仿,循规蹈矩,不独立思考,喜欢从众,事事听话,过于追求表扬,过分要求统一,过分追求成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在作业这一栏提问:“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更好的森林布置,让小松鼠过得更舒适吗?”这样减少一些约束,使学生能放心去创造,描绘自己心中设想的森林画面。这时反复地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不同的树,使学生有“材”可用,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电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要利用有“度”。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统一于教学结构中。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最佳媒体的“恰当”运用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因此,多媒体纵然有千般优点,也要有一个“度”,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多媒体的性质和作用来考虑如何利用电教媒体,选择最佳途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适“度”地、合理地运用电化美术教学,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