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也是创造教育重点培养的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在素质教育范畴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培养,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其次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民主,即使说错了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如在教学《春天》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美丽的花在春光中开放的图画,请学生们讨论“花为什么会开”?在汇报交流中,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像我预设的那样“是因为春天来了”。而是:“花醒了,她想看看太阳。”“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喜欢她。”针对这种意料之外的回答,我立刻感到一种惊喜。孩子们的想象是那样的丰富,回答是那样的多彩。我竖起大拇指,夸赞说:“你真聪明,想象力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位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使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挥,使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精心呵护。只有这样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的内容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了问题,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敢为性、独立性和独创性上。教师要相信并积极鼓励每位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发现能力,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不同,学生提问题一般要经过敢于提问→会提问→善于提问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小玻璃瓶,再带一些小石子,让学生自己做一做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孩子们兴奋而又认真地扮演着乌鸦。不一会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我问:“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孩子们齐声回答:“喝到水了。”“是啊!乌鸦真聪明,很善于动脑子,同学们平时遇到问题也要认真思考。”这时,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你有什么问题吗?”我问。他面带难色,说:“我刚才做的实验,乌鸦没有喝到水。”此语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我示意学生安静,他接着说:“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说着,举起了他手中的瓶子,我看看他手中的瓶子,顿悟,继而惊喜道:“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子会把水淹没的,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你真聪明,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鼓励和赞扬声中,让学生们感受成功,使他们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

三、多角度评价,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每天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群活泼向上,充满朝气,并且具有巨大可塑性的孩子,他们都有成功的意愿,都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赏识。而教师不同的评价方法则体现着不同的教学观念,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语言的创造性,当然,这不是要我们一味迁就学生不正确的理解和回答,而是要因人而异,灵活对待他们的回答,重视他们的思维活动,开拓思路,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线索,弄清想法从而准确分析和评价他们的回答。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21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