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陕西省杨陵区五泉中学 马思乐
发布时间:2013-11-14 18:29:38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阶梯。对于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的确,兴趣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才会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持久性和自身的恒心与毅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我们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学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时,首先从千家万户的除夕夜看自然景观,把哈尔滨市的冰灯和广州市的花市进行鲜明对照,生动直观地表示出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悬殊。再利用形象的插图,从感性认识入手,利用教具,使学生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南北温度的定量分析,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理性认识,使学生把所学的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及学习兴趣。
二、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质,重视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力争做到。这样,学生内心才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接受教师的教悔。此外,我们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简洁、流利,书写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在于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于好学深思中发展变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地球”一章为例,在讲述纬线纬度、经线经度这些概念时,不是先给学生下定义,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告诉学生观察的问题:纬线是圆还是半圆?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纬线表示什么方向?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无变化规律?经线是半圆还是圆?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表示什么方向?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排列,它们的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想。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自行得出结论。这些问题的设置像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从而获得新知识。
四、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烁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引用诗歌教学。如:在讲黄河、长江时,首先,我朗读了一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接着提问:“天上到底在什么地方?”(黄河发源地)“海到底是哪个海?”(入海)“为什么不复还?”(地势西高东低)。这一节课的目标便清晰地展现出来了。(2)短小精悍的成语教学。如用“沧海桑田”描述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这些成语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顺乎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们地理教师,应满腔热情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乘坐兴趣之舟,通往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