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此,根据新课改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在化学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学、探、练、展”的四字课堂教学法,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法如下:

一、当先“学”字——预设问题

开课即一堂课的开始。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当先“学”字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关键是要弄清楚核外各层排布规律,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二、重点“探”字——主动探究

创设情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间接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探索事物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重点“探”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真正的人才不单是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探索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中,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化学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想法,作为教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三、突出“练”字——实施目标

突出“练”字就是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通过学练结合,可使知识再现,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引导练习是“学、探、练、展”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学重点,包括对各技能的训练,可以自设题目。练习的内容要适当,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训练;围绕教材目标,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创新能力。

四、延伸“展”字——拓展知识

延伸“展”字,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化学知识才能真正被接纳,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演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认识”的问题。经过提示,学生便能更好地阅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学、探、练、展”课堂教学,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