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目前来看,“微博”这个新兴的媒体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了与大学生更好地交流,许多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文章就运用微博开展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博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微博已经在我省高校范围内相当普及

陕西省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博”这块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新阵地,把握微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运用微博开展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为摆在省内高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某网站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78.9%的大学生已经开通了微博,在未开通微博的21.1%大学生中有41.2%准备近期开通;88.9%的任课教师已经开通了微博,在未开通微博的11.1%任课教师中有31.3%准备近期开通微博。同时,分别有75.5%的大学生和88.2%的任课教师表示每天登录微博1次以上。

微博时代背景下,作为执教者要与时俱进

1.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

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等基本信息,并且能被教育主体操作;二是能够将教育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使得双方借助该形式进行双向互动。微博显然符合这两个要求: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简单灵活地操作微博,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育人工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对话、转发、评论、私信、话题”等多种功能进行即时、有效的对话与沟通。

2.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有优势的

相比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微博的便捷性让任课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开展育人工作。微博是一个集信息即时发布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任课教师可在灵活的时间、空间,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输入或读取短短几排微博文字,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向学生传达或从学生那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变革,信息的发布、接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解放。

3.微博强大的基础功能,可以满足多重育人需要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微博的“关注”功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掌握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其次,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发布”功能传达重要的通知公告或宣传报道;再者,任课教师可以运用“转发、评论”功能发表意见,进行舆论引导;另外,任课教师可以运用“话题”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热点时事讨论,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当然,任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对话、私信”功能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辅导。

重视校园文化传播新途径,改变观念深入学习

1.任课教师角度

一方面,任课教师要通过自学,不断熟悉微博的基础功能,大力提高微博建设水平,以便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贴近学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语言,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内容,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撰写或评论微博,使得严肃深刻的思想观念和教育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被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2.高校角度

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主动出击,加强微博思政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利用规章制度和政策杠杆,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微博交流会,为任课教师提高微博思政教育的技能提供引导和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以学工部官方微博为核心,各学院“两课”教师和任课教师微博为抓手,各类学生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微博群落为轨迹,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全员育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的微博集群。

3.在高校普及微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不足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是以两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以单向灌输为重点的固定化课堂教育环境模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早已习惯并善于运用该传统模式。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惰性思维和纷繁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少有时间、精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尝试运用微博这个全新的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包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模式。隐性思想道德教育因其具有暗示性、隐蔽性等特点,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越来越受到施教主体的重视。微博正是辅导员开展隐性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平台。辅导员可以结合微博上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将教育内容和目的隐藏在一段精彩的叙述文字、具有震撼力的图片、意味深长的视频中,有意识地进行无形的渗透与感化,使学生在阅读微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共鸣,欣然主动地接受思想教育。

以上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显示,当前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认识、研究和利用微博这个新载体,提升和改善微博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技巧和方法,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进行双向平等的互动沟通和潜移默化的引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及成才。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道德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

[2]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3]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修订版)的逻辑主线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