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世界最大规模学籍系统,将覆盖2亿多中小学生。与户籍管理一样,学籍管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部署,要求全国的中小学校建立一个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到今年新学期开始全国初步建成,这是我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进步和突破。

统一学籍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确立了“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的原则。即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具有身份上的唯一性,其静态和动态的信息都将纳入以身份证为基础形成的学籍号上,在统一平台上实现学籍信息的资源共享。毫无疑问,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

这一制度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推动和完善学籍管理。现行学籍管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数据分散、各省衔接不畅等方面,此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严谨,出现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由于学籍管理不完善所造成的数据混乱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埋下许多教育隐患。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统一学籍管理无疑能够从制度层面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其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学校和家长。例如,办理传统学籍转接时,家长需在两地奔波,而在电子学籍系统环境下,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可通过网络。

当然,公众对统一学籍管理制度的期待远不止于此。换言之,该系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投入均十分巨大,如果仅限于技术层面的更新和完善,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在笔者看来,统一学籍管理更应该是审视教育现状的数据库,进而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部官员表示,建立统一学籍管理制度,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升学和留守儿童的失学、辍学,以及校车管理和营养餐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一观点过于乐观了。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的根源除了地域发展差异之外,关键在于决策者对教育现实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学籍管理关系并不大。譬如,我们都知道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但究竟不公到何种程度,似乎没人可以给出准确的数据和有力的证明。再譬如,放开异地中考、高考,近年来民意呼声极为强烈,然而在本地居民看来,这却是一种“资源掠夺”。孰是孰非,混乱不清。这样的现实,不仅使得一些初衷良好的教育政策失之肤浅,也使得一些迫在眉睫的教育改革停滞不前。

实现教育公平,统一学籍管理制度当然并不是万能,但在这方面却大有可为,它不仅将是折射教育现实的强大数据库,也将成为衡量教育良心的一张试纸。如果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足够有心,对所有纳入学籍管理的信息进行一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对比一下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同龄中小学生的发展现状,哪怕仅仅是比较一下他们的身高和体重,想必都一定会有重大收获,一定会真正意识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是多么沉重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