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初,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公布,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曹强博士申报的“明清关中戏曲语音研究”获二等资助,这是他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课题。对于获得这个国家级的课题和资助,曹强说:“整理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如今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是学界专家对我研究内容和成果的认可。我在朝我心中的梦想不断奋进。”

曹强出生于宁夏海原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家乡十年九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圆大学之梦,他经常白天帮家人干农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十年寒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被宁夏大学录取。大学期间,他在《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宁夏大学报》等刊物发表散文、随笔和小小说等40余篇,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享受贫困生助学金。报刊的稿费、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实现了大学梦。大学毕业那年,曹强以优秀的学业成绩被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领导“相中”。但是当时大学毕业生倘若到省外工作,必须给学校缴纳3000元培养费,俗称“跨省费”。那时的3000元,对他来说,是一笔巨额的费用,他和家人无力负担。无奈,只好求助于时任中文系主任的梁建邦教授,经梁主任与学校人事处多次协商,渭南师范学院破例为他这位本科生支付了3000元“跨省费”。提及此事,曹强至今仍感激不已。

大学毕业后,他除了讲授专业课程外,还兼任系教学秘书和学生辅导员等工作。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给学生上课期间,望着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他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为了不辜负学生的期望,他毅然选择了考研。2003年,他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胡安顺先生学习音韵学。重返校园后,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整日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专业典籍,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珍惜校园的每一刻时光。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又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追随胡安顺先生学习音韵学。每逢寒暑假,他都要进行田野调查。经过多次田野调查,他意识到许多珍贵而古老的东西正在逐渐地消失,深感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教书育人,做一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者”的梦想开始在他的心中萌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学经典著作,学习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2009年恰逢曹强博士研究生毕业,他申报的“‘花儿’语言民俗研究”成功获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实现了渭南师范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此时,省外一所高校邀请他加盟他们的团队。师院的许多老师因此传言他将离开渭南师院,会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大学去发展。然而他谢绝了那所高校的邀请,在同事们众多的猜测声中,默默地回到了渭南师范学院。很多人觉得不解,问及此事,他总会说“渭南师院待我不薄”,并继续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他的梦想奋进。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曹强将更多精力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与研究中,先后在《民族文学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史学报》、《青海民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他的学术专著将于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他担任副主编的大型工具书《十三经辞典·春秋左传卷》已于2013年出版;他曾获得省教育厅和学校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多项;曾主持或参与教育部人文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人文科学基金10余项。因科研成果优异,他先后被学校评为“学术带头人”、“科研标兵”,被陕西理工学院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除了做好科研工作,他还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教学工作上。他的课从不点名,学生却节节爆满。2012年,他主持的古代汉语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同时被列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堂教学中,他试着用自己的学识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如今在西南大学读硕士的杨帆、陕西师范大学读硕士的孙洁、西北师范大学读硕士的包妍等同学都对曹强老师心存感激、评价极高。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一支立足西部,扎根西北,研究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

曹强不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2012年,他进入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流动站从事研究。同时,他又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即将公派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一年。

曹强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经常告诫曹强,要时刻牢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要早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报效学校,报效国家。曹强说,他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并且幸运地享受到了学校贫困资助、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和公派出国留学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得到了渭南师范学院各级领导的关爱,才能有他自己的今天。当他回首自己的求学和工作之路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心怀感恩的同时,“教书育人,做一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者”的梦想深深地植根于曹强的心底,并且为这个梦想他将不断奋进。他立志将自己的所学,结合自己学校和国家教育发展实际,投身到服务地方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他说,祖国的发展成就了他的梦想,他应该让自己的梦想回报自己的学校,为社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