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还在写作业!”“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在还在做作业。”“桃花潭水深千尺,为啥总在做作业?”“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做作业!”……这些改编的段子,大多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到好笑的同时,忍不住为现在孩子所承载的负担而感到悲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减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远的不说,今年五一假期,就有学生因作业问题而结束生命,血淋淋的代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衍生了不少的社会话题。

“小学生的作业越来越难了!”这是不少家长发出的感叹。近年来,关于学生“雷人”作业的话题不断见诸报刊、网络,学生作业不但成了学生的作业,似乎成了全社会的“答题总动员”,除了学生紧皱眉头外,家长也是各显神通,打电话、网络百度。针对这种越演越烈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作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有害无益,还是真正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孩子与家长,学校与社会到底该怎样对待?

家长:难倒的不仅是学生

“移动2根火柴,使反着、少条腿的椅子正过来,变得完整。”“两个父亲把自己身上的钱给儿子,一位父亲给儿子150元,另一位给儿子100元,最后两个儿子所得的钱,为什么加起来不超过150元?”“我和他关系不很一般”,“我和他关系很不一般”,“我和他关系一般”,“我和他关系不一般”,“我和他关系很一般”:将这几个句子按两人的亲密程度做一个排列。把“我们心里牢记祖国”用另外五种形式写下来,要求意思不能改变形式不能重复。

这样的作业,许多家长都面对过,西安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遇到这些作业,孩子做不出,家长做不出,就不得不一遍一遍打电话求助亲朋,如果还答不出,就上网百度,如果还没有答案,就只好“留白”。对此,刘女士苦恼不已。“本来上了一天班,已经很辛苦了,孩子的作业类型五花八门,也许出发点是为了让作业丰富多彩,但一些题目实在‘雷人’,让孩子在‘兜圈子’和‘搞脑子’中耗费了太多时间。对于孩子的求助,再累也不能马虎,很多题看都看不懂,我还得一遍遍解释。”

有答案的题还好说,像下面这道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曹冲称象》是一篇赞扬小孩聪明的文章,五六岁的曹冲就能想到用石头代替大象称重的方法。同样是在这本课外教材里,《曹冲称象》也被改成了雷人的题目,“不用称石头的方法,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吗?”只有7岁的阳阳说,他实在是想不出来该怎样解答这样的问题。网友的解答也各种各样,“将大象踢入池中,重新计算水位体积,乘以水的密度就可”……除了这些似是而非的方法,也有用上大学数学的微积分理论,“把大象无限微分,处处可导”,甚至“用航天飞机把大象送到小行星上用普通秤称,利用小行星轨道用银河巨型计算机算出小行星质量,再用广义相对论算出大象重量”……

小学作业题有多难?本以为“手到擒来”,可竟然让像刘女士这样的许多大人伤透脑袋,其中不乏一些高学历的家长。一位家长认为,作业是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拿数学家的难题作为作业,当然不可能起到“作业”的效果,只能是忽悠人。这种忽悠人的后果令人担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作业就如此大的难度,如何能够树立学习信心?如果孩子的学习信心被击垮了,重塑就难了。

许多家长对此也颇有怨言,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从理论上说,学生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可是如此的作业,想必教师也未必能够做得出来。我很怀疑,这些作业,教师事先做过吗?教师如果不看答案,能做出多少?虽说术业有专攻,但连大学生都做不出来的小学一年级作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另一位家长则直言不讳地指出,教师名为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则表现自我,这些题只能在平时,可以以游戏、快乐的方式进行,不可以作为作业。教师是学生作业的把关者,最佳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即便是自己不出题,选用教辅材料,也应该事先自己先做一做,看看是否适合学生做。看也不看,信奉“拿来主义”,那样对学生是有害的。学生的作业教师事先做一做,看看究竟有多难?千万别玷污了为人师表的神圣。

教师:无法言说的苦衷

面对学生及家长的叫苦连连,大多数教师坦言自己并不会将这些题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就是布置也不是硬性规定必须完成。首先是不实用,其次是有违学生成长规律。但也有教师坦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高分低能者不在少数,这样的题可以从小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他会布置这样的作业。

西安高新一小教师张得乐认为,我觉得这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也可能是他心理能量的释放。从心理测量的角度看,一份合理的测试用卷应该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每一套试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上述“雷人”问题,要考察什么,考察什么对象,没有科学的依据,当然谈不上信度、效度,误导家长、误导学生。学生思维的培养,可以是多方位的,我曾和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交流,她语重心长地说到:比尔·盖茨认为他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小时候背诵的圣经文章。小学就能读懂名著的学生,思维力肯定好。小学阶段,不光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大量挖掘语文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积累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会终生受益。在做这些题时,学生要多思考多问,家长要多辅导,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西安铁一中辅轮中学朱耀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没有布置过类似的让家长和学生为难的作业,但会尽量考虑到完成需要的实际条件,让学生能够达到解决的目的。这些题也不完全是奥数的独创,最早民间就有这样的题,像“老太太卖鸡蛋”、“傻大个扛竹竿进城门”等, 小的时候就有大人考我们。至于有没有好处,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了,一些题属于智力拓展题,不能按常规逻辑推理,适当见见,没什么坏处,就像孩子现在都喜欢的脑筋急转弯。但是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都要完成,显然不合适。

西安铁一中数学教师梅娟认为,我们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应用。其实奥数中本身有些题目也很有趣,对启迪学生思维很有帮助,但社会上的奥数班,让奥数变味了。为让学生挤进名校,一味训练偏题、怪题,在选择知识点上、题目上,也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让数学远离了原本初衷,变成了学习解题技巧,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许多细心的家长发现,一是教材难度加大,一年级上二年级的课程内容,老师之所以要布置大量作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提前学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教师说,虽然公立幼儿园基本不教知识,采取“放养”态度,但私立幼儿园是填鸭式的,有些大班就教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上千字,数学教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小学阶段,学校会默认孩子已经会了这些东西,拼音一带而过,10以内的加减法根本不教,加快教学进程,教一些更深的东西。

学生减负为什么会如此的顽固不化,除了教育体制所产生的弊端阴魂不散外,学校、老师包括家长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教师告诉记者,作为他们也不愿意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太多的作业。记得有一次没有布置作业,许多家长打电话质问他“今天为什么不布置作业”,甚至认为是老师在偷懒,告到学校领导那里去……

纵观这些现象,我们只能在“救救孩子”的呼声中这样理解,我们每个人既是“减负”的呼吁者也充当着帮凶的角色。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学校教育仅仅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当我们仅仅给学校减了负,而同为教育环节上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相应的措施跟上,其结果只能是把其他环节的功能也异化为学校教育。许多家长热衷于为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培训班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然,也有教师坦言,这些作业题一度成为一些小升初考试里面的命题,让学生适当接触有益无害。我们也不想出这样的题,但是“考试”的时候会出现,影响学生升学。“给学生不布置有难度的作业,家长认为老师教的不好,布置了,有些家长又适应不了,我们也很难做。其实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社会问题的反映,而人们却单独归属于教育的问题,致使问题治标不治本,也使学校教育缩手缩脚……”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尽管“超前”学习的风气很盛,但还是有学校逆流而动。早在2000年前后,上海就有学校推出“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必修课”的举措,现在这样的学校数量在增加,他们推崇的是“最佳发展期”的教育理念。

有关校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首先不鼓励教师为学生布置这样的硬性作业,但是可以作为益智的作业形式出现,毕竟不能什么问题都“一棍子打死”。学生学习某一学科,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花费的时间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学生学习某一学科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界定为“最佳发展期”,那么课程设置就应该符合学生的“最佳发展期”。他们认为,低年级孩子对语言敏感,舌头软、模仿能力强,这一时期加强语言学习,事半功倍;此时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演绎推理能力相对较差,数学等学科学起来比较吃力,随着孩子阅历增加,抽象思维能力不断长进,再学数学等学科就会容易些。比如,“几和第几”的知识点放在一年级教,不少学生因分不清左右而出错。经过一年级学习后,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了,再来学这个知识点就轻松得多。又如,钱币中的“元角分”概念和时间中的“时分秒”换算,放在小学一年级教是难点,放到三年级,许多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直接感受,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难。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并不多,通过削枝强干,一年内完全可以轻松掌握。

西安市教育局公布今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实施意见,明确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改革工作将进一步规范管理,严禁奥数与小学升学挂钩。并对于奥数班在此之前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其进行整治。那么,追根溯源,这些作业题是从哪里来的?

在学校门口的小书店里,各类教辅书籍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奥数之类的书籍。书店的服务员说,这样的教材很好卖,“因为家长希望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一些购买的家长说,其他孩子都在学,她的孩子不能落在后面。记者从教育主管部门获悉,这样的教材都是辅助教材,一般都是学生家长自行购买,教委对此不进行干涉。

面对这些“作业”,有教师直言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现在的小学奥数题目。他认为,小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过难的题或者似是而非求异思维的试题,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抵触心理,得到不好的结果。“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他说,这些题目虽然难度很大,但孩子在解答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只要老师和家长不在平时过多的施加压力,还是可以适度学习。

西安市教育局开展的民办学校5·26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考试,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测评挤出奥数的水分,但能否坚持或者说不会成为奥数的“变种”,走回奥数的老路,仍有待观察。有专家认为,5·26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之一是为小学生减负,但他个人认为作用有限,一是目前整体教育格局仍受制应试教育,不是“全人发展”,所谓“全人发展”,即强调文化知识、身体、心理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文化知识的传播,其他方面十分虚弱。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少,但社会需求很大,这就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不会减弱。第三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一个核心指标仍是升学率,考核学校如此,学校考核老师也一样。上述局面下,为学生减负还需要更长远的工作去做。

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些作业题,对于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讲,适当接触有益心智,刺激大脑发育,但是如果不能把握一个良好的度,只能是适得其反,严重的话,不但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容易让孩子思维呈现病态,容易钻牛角尖,从而性格偏激,怀疑一切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把本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关于奥数不能以偏概全,一提起奥数就罪大恶极了,什么害处都往奥数头上扣,好像把奥数一棍子打死,教育不公,教育乱象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纵观这些作业题,虽然尚未成为学生作业的“主角”,但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学中来,成为全社会的“难题”。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表示,对于这种现象,行政干预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们会督促相关学校加大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的规范,从源头合理引导,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还学生一个正常的思维

减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年来,本该简单的问题却让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其问题的实质是升学率和追名校的必然结果,而且不少还穿着素质教育的外壳,挂羊头卖狗肉,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徐慨认为,学生要想进入名校学习,拼奥数可以说是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拼奥数就要拼钱、拼关系。虽然各地出台了禁止奥数和奥数班培训,但效果甚微。他认为首先要解决教育发展均衡的问题,比如,一个地区只有一所名校这是教育的失职,要以强带弱,增加名校校长及优质教育资源与薄弱学校的交流,带动整个地区教育向高层次发展,这样减负才有可能得到落实。具体到学生的作业,教师也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越位、不缺位,规划合理、设计得当,把握好 “度”,不要让其成为学生、家长的负担,要让“家长作业”早日回归为“学生作业”,真正地做到“一切为了孩子”,才能让千千万万的孩子健康成长,才能最终引导教育回归科学发展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