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840年至中国近现代,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经过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逐步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中国。在这样一个新政权成立的过程中,民族颂歌作为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为其前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以其强烈的民族性和思想性,透视并鼓舞着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促使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团结奋进,奏响了一个时代的交响曲。这种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赋予了近现代民族颂歌怎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文章主要探讨民族颂歌的时代色彩与历史进程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歌声里感悟中国走过的岁月。

【关键词】音乐艺术 时代标志 历史 发展前景

民族颂歌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艺术基于情感,源于生活。历史的繁荣、沧桑,影响、造就了各异的艺术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创作的不同音乐,作为源远流长的艺术表现形式,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正是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特色成就了音乐的发展与魅力。

民族颂歌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程与其时代特性密切相关。所谓“时代性”,即是时代的反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面貌,而音乐则应当反映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及精神面貌。所谓“民族性”,即是一个民族自己创造音乐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

民族颂歌存在意义在于对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的反映、歌颂与抒发,是作者自身的一种表达宣泄,也是听者精神的一种陶冶洗礼,然而更重的使命是现实的一种升华。具备这样能力的音乐作品才能历经沧桑、永不褪色。民族颂歌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现实并产生了力量。其中经典的作品经历时代的筛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鼓舞了一批批人民群众与抗战烈士前赴后继的斗争后,留给后辈深厚的艺术积淀和对逝去时代的绵长回味。

历史长河里,颂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奏响人类进步的旋律,也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这里投射出时代的主流思想和情绪,也许愤怒,也许忧伤,也许喜悦……无论如何,它始终凭借着自身独特的神韵和艺术感染力激发人的斗志,陶冶人的情操。

各时期经典歌曲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近现代史,根据其重大历史事件可大致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每个重要的时期都催生了蕴含深刻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精髓的音乐作品,音乐家们在历史的洪流中,伸展民族心理、弘扬时代旋律,创造了一部部让人难以忘记的经典之作。

经典的歌曲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魅力,每当唱响它们的时候总会有激动的情绪涌上心头,每每想起这个时期的人或事,总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不妨回想,童年时代耳畔无数次回响过的那些红色的旋律,曾一度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些孕育于枪林弹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愫的革命歌曲,是战争年代分娩的前进的号角,也是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它鼓舞着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革命真理而奋斗不息。其深刻的艺术影响力,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成长的岁月里。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赶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推翻封建压迫与统治。针对这一时期,《三元里歌》、《太平军来》、《辛亥革命歌》、《打洋鬼子》、《矿工苦》、《苦百姓》等歌曲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歌曲体现了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的激昂精神,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同时使得许多仁人志士对民族大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国民革命时期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社会的矛盾集中在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统治集团身上,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国民革命的形式蓬勃发展。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工农运动空前高涨。所以《国民革命歌》、《农友歌》等一些家喻户晓而且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应时而出。这些歌曲反映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工农运动高涨的历史,充分表明了当时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逐渐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革命形势亦逐渐走出低谷。《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歌曲即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从1931年-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也变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而在这一时期,《红军想念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秋收起义歌》、《十送红军》、《松花江上》等歌曲开始渗入千家万户并广为传唱。这些歌曲充满胜利的豪迈之情,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4.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在抗日战争长达八年的艰苦岁月里,耳边到处充斥着祖国母亲的呻吟,大地的咆哮,我们原本美丽富饶的祖国已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同志们,你们看!那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同胞,那死伤无数流离失所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你们听!天地之间,一股正义和不屈的力量化作巨大的悲鸣正凭借强大的共鸣一遍遍唱响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毋庸置疑,这首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很大程度上鼓舞激励了当时的抗日英雄,这铿锵有力的字句,掷地有声,字里行间里的那股决绝,道出了无数心声。我们依旧感激,定是祖国母亲那最具深切的呼唤,惊醒了年轻的作曲家聂耳,他将心中的愤慨和激情融入歌曲融于艺术,然后毫不保留地宣泄出来。因为他知道,音乐艺术的作用不在于告诉人们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激发人自身的能量,只有音乐才能带动我们沸腾的血液,只有音乐才能引发我们如此巨大的精神共鸣。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当然,同时代还有很多值得世代传诵的经典,比如《大刀进行曲》,被誉为是吹响了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的冲锋号角。其音调高昂,气势豪壮,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数次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

5.新中国成立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个长期饱受压迫和屈辱的民族终于成功地抗击了外来侵略,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代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始,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于是,我们的创作家们怀揣着对祖国美好生活的憧憬,满怀赞美开始了创作,在这些创作中,不得不提的是王莘的号称“第二国歌”的作品《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这首歌是重大升旗仪式上的出旗曲。因为它唱出了祖国历史恢弘岁月的辉煌,唱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更唱出了在新中国光辉照耀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它能将我们日益增长的爱国之情尽情讴歌。无论跨越多少时代,其魅力依旧不减。

6.改革开放时期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从此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社会重新进步、科学继续发展、经济不断上涨,因此“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而《走进新时代》无疑是这个时期歌颂党和国家正确领导的代表之作。它极大地吻合了全国人民的心境——乘风破浪之后,我们迎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这首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张也说:“这首歌曲她在国外只能唱第一乐段。因为,唱第二乐段时,通常观众全体起立大合唱,有的还鼓掌、抹泪,她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可见,一首歌曲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让人感同身受,释放那种激情,融入那种氛围,才能走进亿万人民的心田。

各种主题的颂歌

颂歌是时代的标志,是历史的遗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主潮流的方向,其歌颂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春天的故事》,描述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故事,成为了歌颂第二代领导人的代表曲目。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绘了辽东半岛桃花盛开的迷人景色,赞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咱当兵的人》歌颂了军人的价值,唱出了士兵的豪迈心声。

《生死不离》是震惊了世界的汶川地震发生时期的作品,抒发了亿万同胞对遇难者的哀悼与祈福,给了灾难中的人民生的希望。

《北京欢迎你》百年奥运,中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拥抱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天路》沟通了天堑与平地,中国人民用神一样的毅力让青藏高原靠近了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光明,鼓舞了一批批人民群众奔向锦绣前程。

《妈妈的吻》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说不尽,道不出,只有用音符来表达。

《珠穆朗玛》第一高峰的显赫,无数人们的仰望,描写逼真,似近在眼前。

……

时代的潮流洗涤荡漾着颂歌,颂歌的发展影射记录着历史的辉煌与变迁。民族颂歌就像史记,记载着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从落后走向富强;它也像一本书,每个人诵读时都有不同的看法,从中感受不同的韵味;时代的作者以前在不断谱写颂歌,现在和将来也会继续传承下去,而且会更加得优秀、卓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民族颂歌!这朵瑰丽的奇葩,愿它在未来的无数个世纪中傲然绽放,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保彤.中国名歌大全[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一鸣.论我国近现代经典歌曲的艺术魅力[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歌声飘过八十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