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现代民间美术的审美范式,包括内敛含蓄的风格特征、积极向上的情感思想以及实用性的功能追求等,并提出其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借鉴价值,从而发挥我国现代民间美术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民间美术 审美范式 艺术设计 借鉴意义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原始造物艺术的延伸。与传统的书、画、琴、瑟之类的精英艺术相比,它并非是“为艺术而艺术”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而是功能性的价值追求与集体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尤其是体现了人们朴素的审美观念,体现出其自身独特的审美规律。

我国现代民间美术表现主题概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民间美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刺绣、剪纸、蜡染、编织、泥塑、皮影、木版年画等,既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与欣赏性价值,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思想内涵。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现代民间美术蕴含的思想内涵或者是表现主题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吉祥祝福类的,比如吉庆(击磬)有余(鱼)等美术表现题材;第二类是以婚姻爱情为核心的主题,包括并蒂莲、鸳鸯戏水等;第三类是表现家族繁衍生息的主题,比如榴开百子、福寿双全之类的表现主题;第四类是镇宅辟邪之类的主题,比如镇宅虎狮、门神等;第五类是神灵圣贤之类的表现主题,包括灶神、关公等。

我国现代民间美术呈现出的审美范式

1.独特的造型审美观念

首先,中国现代民间美术主要使用全散点透视、环形透视、“X”光透视三种造型技巧,不追求纵深感,但却体现了“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观念,比如在塑造事物形态的时候,各个物体互补遮掩,或者是一字展开,或者是纵式展开,或者是向四周放射式展开等,从而形成“前不遮中、中不挡后”的物象造型方式。其次,中国现代民间美术追求写意式的造型审美思想,也即是民间艺术家不受客观自然逻辑的约束,而是根据创作、审美、时间效果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物象的设计与构成,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其情感表现力。比如民间艺人往往会把腊月的梅花、三月的兰花、十月的菊花、四季常青的竹子组合起来,寓意斗风傲雪的纯洁品质。第三,中国现代民间美术十分注重表现完整的人物形象,比如山东潍坊门神年画《敬德·秦琼》、《刘海戏金蟾》以及天津杨柳青年画《富贵寿考》等。最后,我国现代民间艺术还十分注重互渗组合式的造型方式,即把不同事物的形象元素组合在一起,由此表现“超乎寻常”的事物形象,比如蛇身人首、龙凤图像等,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造型视觉美感或者是视觉冲击力。

2.鲜明的色彩审美思想

我国先民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色彩的文化内涵,由此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极大地拓展了其视觉效果与内在本质。受我国传统色彩观的影响,现代民间艺术形式对于不同的色彩形成了差异化的情感思想,比如把红色视为红火、热烈、热闹、喜庆、吉祥的象征,在剪纸、年画、灯笼、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中得到广泛使用。由此看出,我国现代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应用也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审美思想。

3.浓浓的吉祥如意与积极向上的审美思想

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说,我国现代民间艺术大都呈现的是浓浓的吉祥如意与积极向上的审美思想。首先,正如上文所说,我国现代民间美术的五大表现题材都是为了表现人们对平安、团圆、美满生活的一种期盼、向往与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思想。其次,我国现代民间美术在图形设计上也尽量追求完整、圆满的视觉效果,即使是事物的侧面和背面也尽可能地进行全方位的展现,从而体现出崇尚完整、圆满的审美观念。

4.本色质朴的审美风格

现代民间艺术形式来自于民间艺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领悟,在掌握事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包括竹木、丝绵等,加以表现而形成的各种艺术品。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民间动物、植物、人物的本初风貌,十分形象生动,呈现出鲜明的本色质朴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了材料自身的纹饰、肌理、硬度、光泽等自然属性,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其本色质朴的审美风格特征。

现代民间美术的审美范式对当前艺术设计活动的启示

首先,现代艺术设计要能够呈现出吉祥如意与积极向上的审美思想,尤其是要能够体现出对美好生活、健康心理、家庭团圆与和睦思想的表现等。其次,现代艺术设计活动要尽可能的采用我国传统的造型思想,包括全散点透视、环形透视、“X”光透视三种造型技巧,从而将完整的事物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再次,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可以将我国传统题材作为创作元素,包括梅、竹、皮影等,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形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后,我国现代艺术形式,尤其是广告艺术,在追求视觉冲击力、新颖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普通民众本色质朴的审美心理,从而使整个作品给人以朴实、亲切的视觉效果。

总体来说,我国现代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尤其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范式,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活动要想提升与人沟通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挖掘、提炼和表现现代民间美术中的审美规律,由此提升自身的思想内涵、艺术水平与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阳.浅谈中国的民间美术[J].美术大观,2011,(9):92.

[2]向思楼.论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46.

[3]王平.民间美术保护对策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5,(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