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诗意语文的路上,会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于是,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想到这里,心中溢满了幸福。听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就能让你感受到语文课堂闪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散发着诗的激情。独特巧妙的教学设计,诗一般的语言,播音员一般很有磁性的朗诵会深深地吸引着你,使人如痴如醉。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上课伊始,王崧舟老师紧紧抓住“天天”一词引出童话故事: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它们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用诗般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导语,引领学生想象树的样子、鸟的样子,突出外貌描写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王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生成问题,获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文本中简短的几句话,老师却用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了八次,丰富学生的体验,丰满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究,感受鸟儿与树间的深厚感情,发现文字运用的美妙,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童话故事情节的理解中,王崧舟老师先从故事涉及到的人物入手,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五个人物:树、鸟儿、树根、大门、小女孩及它们的对话,然后引领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朗读,从一次次动情的朗读中体会故事情节。

通过朗读、比较,学生发现语气、神态描写的缺失是没有读好对话旁白的主要原因。接着,王老师又引导学生补充文本中能表现五个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的词。再次朗读文本,体会人物对话时情感的变化。王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感情,总是能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感悟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蕴和意趣。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之中,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分明又是一种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每一次对话都包含着他们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他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终极标准的答案,一个肯定存在的结果,而是通过对话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得到共同的发展。他的课堂上,怎一个“情”字了得?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承载着浓浓的真情,打开其情感之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着的思想和感情,感悟语文的精彩和魅力。王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听着,看着,仿佛欣赏一出优美动人的音乐剧。尤其是文中令人感动揪心的约定,王老师用优美的、诗性的语言把孩子们带进了这个有快乐亦有悲伤的童话里。“如果有来生,我还来唱歌给你听……”童稚的声音,虽不凄凉,却那么深情。是啊,教会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并不难,但读到感动,读成艺术,却并非易事。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佩服王老师。他带给现场所有的人的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而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心灵的洗礼。

在文本的结尾,王崧舟老师紧紧抓住两个“看”字。站在学生的角度思索鸟儿看着灯,内心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把鸟儿对树的心里话写出来,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早已入情入境,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故写出的鸟儿对树深深的思念的话语,让听课的老师为之动容,有的老师竟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课接近尾声时,王老师终于揭开了文本写作意图的面纱——平淡的开头,平淡的对话,平淡的结尾。没有写两个主要人物的外貌,也没有写所有人物的表情、心情,也没有写人物心理活动,一切都是平淡的,但在作者平淡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感悟平淡的文字背后的不平淡。

王老师的课,语文味十足,尤其是诗意语文的课堂,给听课者一种愉悦的享受——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感受了文本的意境美、人心向善的心灵美,以及课堂上学生思维火花迸发出的智慧美。王老师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是啊,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中,这是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的热切追求和殷切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