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习惯是人的基础素质元素,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外显。礼仪不只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外在表象,更是一个人德行修养、学识气度、内在心灵美与丑的展现。礼仪的教育培养,有利于促进人的文明习惯的养成。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直接反映着我国社会文明的水平,影响着国家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强化,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礼仪教育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2013年5月,中国南京游客丁某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事件的发生,虽然是个例,却再次向国人敲响了文明习惯培养教育的警钟。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弊端,笔者认为,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尽快寻找突破途径,即把对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突破口,通过强化礼仪教育,培养其文明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文明公民奠定基础。故本文拟就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略抒己见。

一、教育青少年要知礼、学礼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礼仪的传统。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亦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古代所说的“礼”对我们今天来说就是礼貌、礼仪。崇尚礼仪,是国家、民族文明发达、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当代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的反映,是优秀社会风尚的有力说明,它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礼仪的特征。礼仪是一种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现代社会的礼仪,它具有普遍性,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场合。它具有继承性。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较长的延伸期,被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它具有差异性。由于国家、民族的不同,礼仪存着一定的差异性。

礼仪的作用。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来交往与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社会成员交往关系的行为准则。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言谈讲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礼仪,可以变得美好。礼仪具有明显的社会教育功能,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品位。

二、礼仪教育要遵循科学原则

要增强对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遵循礼仪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就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2.道德的原则。道德是礼仪的基础,是人的内在修养,礼仪则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才会使一个人自然地显示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谈吐。3.平等的原则。在礼仪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职务、家庭。4.诚信的原则。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待人要真诚,对人要守信。要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5.循序渐进原则。在教育中要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为依据,注意从日常生活小节入手,渐进施育。

三、礼仪教育要明确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要增强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就必须从中小学成长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出发,从中小学生礼仪缺失着手,确定礼仪教育的内容,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既重视礼仪常识,又注意礼仪的行为习惯培养。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仪表礼仪教育。仪表是指人的外观、外貌。礼仪是礼节和仪式。要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重点抓好仪表、仪容、仪态等方面的教育。

2.学习礼仪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怎样完成学习任务,熟悉并遵守学习礼仪是关键。学习礼仪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仪表、仪态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课堂礼仪、图书室礼仪和网络礼仪等方面。

3.集会、聚会礼仪。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典礼、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参观及其他大型集体活动的礼仪教育。

4.人际交往礼仪。包括见面礼仪、相处礼仪、交谈礼仪、探访礼仪、电话礼仪等主要内容。

5.谈吐礼仪。主要包括语言文明、交谈艺术、举止礼仪及形体姿态、手势表情、待人接物、致意礼仪、演讲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这应成为目前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四、礼仪教育要创新方法重实践

1.强化主导、指导,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主导、指导地位,由于学校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其在中小学生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时代的时间绝大部分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中小学生礼仪教育中的优势和功能,适应新形势、变革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法,扎实有效地抓好中小学生礼仪教育,使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强化先导、基础,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先导和基础,家庭生活具有渗透作用,家长言行具有示范作用。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其在中小学生文明习惯礼貌行为养成中实现功能最大化。

五、强化导向、氛围,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的影响和作用外,社会教育也对学生的良好品德、文明习惯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社会教育以其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自主性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是必须重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在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公民的文明行为习惯着手。营造全社会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净化、优化社会环境,采取措施,消除不文明、不礼貌、低俗的现象,从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创造条件,为中小学生从小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科学、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从重视学生的的礼仪教育突破,帮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用习惯提升素质,规范文明行为;用行动树立形象,构建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