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翔博士说:“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把教学变成一件乐事,学习古圣先贤“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妙演讲,别样风采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能推动他积极地寻找能满足他兴趣的事物。成序列化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成为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突破口。高一一开学就让学生谈谈《开学感悟》;一周后开始进行名著阅读,如《三字经》感悟、《论语》一则感悟、《平凡的世界》感悟等;后半学期以“成语接龙”、“美文欣赏”、高考佳作赏析为主。写开学感悟,学生就自己的所思所想谈想法有话可说,也能给其他学生以启示。而读名著会让学生感受到大家的哲思,启迪自己的心灵。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登台亮相之后,胆量有了,信心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演讲与欣赏别人演讲的同时,获得双赢,这也符合了《新课标》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的要求。

二、巧导入,匠心独运

巧妙的导入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视线。例如作文课《巧拟标题,画龙点睛》导入部分就地取材,选择“校园里的春天”拍成两分钟的视频,让学生拟题,强调拟题的重要性,顺理成章。再如《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这一课,选择了一段《女孩突坠深坑,的哥跳下救人》的视频,进而引出主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如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引用了于丹教授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让学生在思想相互碰撞中懂得感恩。如复习《对联》,导入时引用了高考百天动员横幅上的对联:“感亲恩关中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拼搏百日蟾宫折桂志在必得”。这样既关注了身边事,又进行了励志教育,还了解了对联常识,一举三得。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驭科技,异彩纷呈

根据不同的课,可适当辅助一些图片、音频资料等,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说教式教学法,其理念滞后落伍,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多,人的感官要求也就越高,学生需要不断有新的感官刺激,需要学习的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如《动物游戏之谜》一课,在拓展延伸环节播放“鲨鱼被割鱼鳍”的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上受到冲击,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动物的热情,让人与环境更和谐。如《短歌行》一课,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对酒当歌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一代枭雄的忧。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房屋的构造、建筑的别样风采尽显眼底,再配以文字说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合二为一,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课堂氛围和谐。

四、情激情,情情相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只有以心激心,以情动情,才能激活课堂。十年来,我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让课堂充满激情,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会有效激情。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他的语言表达应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言语应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有时候声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奋,有时候语调低沉令人伤感。这就成为激情的催化剂,就能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巧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也能起到激情的作用。像梁任公一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一位和善的让人亲近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学生怎能不喜欢。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如此牵住“牛鼻子”,语文课堂必定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