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省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西部教育科研强省已经刻不容缓。

一、建设西部教育科研强省其时已至

一是提升教育服务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核心支撑能力,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省必先强教,强教先抓科研。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教育是人才涌现的摇篮。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及“人才强省”战略,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核心支撑能力。

二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程度、教育内容、师资水平、教育设施、教育手段、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教育现代化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省的前提。只有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省打下坚实基础。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科学谋划、前瞻布局、顶层设计,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

三是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新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切实让子女成人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希望,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科研提出具体的办法。

二、建设西部教育科研强省的主要标志

——机构强。纵向上,省、市、县、校(园)四级教育科研机构全面建立,标准化教研室建设全面完成,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研究体系全面覆盖,机构人员配齐配强,科研经费更加充足,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横向上,教育科研机构与省内高校、电教、装备、中小学、幼儿园等协同创新的大科研网络体系全面形成。

——队伍强。教育科研人员准入制度、招聘考试制度、聘用制度、资格认定及定期登记制度、退出机制全面实施,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科研队伍全面建立,高水平的兼职研究队伍及群众教育科研队伍全面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大教育科研队伍全面建立,科研名师、名教研员和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全面形成,进入西部教育科研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成果强。理论研究、决策研究、应用研究、实践研究等成果质量整体提高,具有陕西一流、国内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原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陕西教育科研优势、特色和品牌基本形成,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制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激励机制及宣传推广机制全面实施。

——贡献大。教育科研发展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能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率、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教育服务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核心支撑能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的贡献大幅提高,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三、加快建设西部教育科研强省的对策

第一,着力加强机构建设。一是要健全省、市、县及学校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组织、规划、管理。二是要以组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契机,加强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明确职能任务,核定编制标准,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改善办公条件,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三是要加强科研骨干体系建设。对全省命名的229所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幼儿园)、50所校本教研示范学校、500所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动态管理;抓好科研兴校明星教研室创建工作。四是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经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科研机构的综合实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五是要树立 “全省一盘棋”思想,统筹省内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电教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等科研资源,努力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协调、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大教育科研网络体系。

第二,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科研队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造就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二是要聘任有较为丰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科研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兼职科研人员,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职科研队伍。三是要鼓励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形成一支最为广泛的群众科研队伍。四是要整合专业、兼职、群众三支科研队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统筹省内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电教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等人才资源,努力形成大教育科研队伍。五是要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来陕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断聚集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科研高端人才。六是要促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协作研究,形成高水平教育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着力加大科研投入。一是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予以保障,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科研经费的体制,加大科研投入。二是要在年初经费预算中明确列入教育科研项目,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其经费投入来源稳定,并与教育经费同步增长,要保证教育科研机构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科研课题经费和教改实验经费等及时足额到位。三是要健全社会投入教育科研经费机制,扩大社会资源投入教育科研途径。四是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点课题研究、重大教学成果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出版等。五是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第四,着力提高科研质量。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根本标准,切实转变研究方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省情,借鉴经验,探索真理,发现规律,多出精品力作,抵制学术赝品和劣质品,抵制浮躁风气。二是要提高教育政策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水平。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工作,针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研究,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类重大招标课题及各类规划课题研究质量,努力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要提高教学实践研究水平。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课程实施为重点,提高普通高中课改重大课题、课改带动战略课题、微型课题研究水平,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实施方式与途径,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为教育实践服务。四是要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要充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教育传统文化,深入实际,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总结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努力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提高陕西教育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要提高成果应用水平。要坚持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把成果的应用推广作为整个教育科研工作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完善成果宣传、推广与应用制度,建设和利用好各类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平台,对有重大突破和应用类优秀科研成果及课题研究成功经验,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召开现场会或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六是要探索建立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把推广应用情况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贡献率,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第五,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地要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建立领导责任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二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在重大决策出台之前,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并进行论证;要大兴研究之风,领导同志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建立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作为评定职称和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三秦名师、三秦名校长等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评定职称,要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应用类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指标;要注重发现和总结教育科研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定期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成果进行宣传表彰。四是要切实改进和完善教育科研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在教育科研机构逐步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政策向优秀人才倾斜,形成开放、民主的研究制度;要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推出更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五是要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将结果作为评估地方、学校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评估验收教育强县、省级示范或标准化普通高中、省级示范幼儿园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中,将教育科研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六是要大力宣传科研工作在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