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手”的提法我们并不陌生,但这个词往往见诸经济领域,在教育领域,被提及的并不多。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的集中凸显与亟待解决,我们发现,其实,教育领域也需“有形之手”。

因为,教育领域内的许多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教育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与改革的难点在教育领域的折射。要想真正解决教育领域的难点问题,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解一时之需,却未必是长久之计。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来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调控、布局谋篇,方能达到教育大计的“大计”之需。

以最近令许多学龄儿童家长担忧的“金猪宝宝”入学难问题为例,暂且不论“金猪宝宝”的数量到底引起了多大程度的学位紧张,因人口数量变化带来教育资源需求的不同却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教育部门仅以学位的增量作为应对之策,固然可解一时之急,却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学龄人口减少时,带来资源闲置之忧。

如能跳出教育领域审视这个问题,将教育部门与计生部门协调配合,提前了解学位需求、提前作出学位规划,用“有形之手”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弹性的教育资源供给制度,则会将“应对之策”上升为“有把握之役”,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将更为合理、更加有效。

再以不久前饱受关注的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为例,之所以北京与上海的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就是因为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已经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必须结合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结合就业、住房、人口、社保、学籍等多个问题统筹兼顾,共同考量,系统解决。

一方面,政府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人口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以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均等为目标,在资源配置时更多向薄弱地区倾斜;一方面,还要注重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在城乡间提供质量相近的教育资源,提供同等的享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为目的的人口迁徙与流动,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消除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群众对于教育部门的不满。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的就是要用政府的“有形之手”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与难点问题。当前形势下,教育难点问题往往是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统筹兼顾,长远布局。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让人民满意。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