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私立学校在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前北京知名私立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以“民办教育如何协调好利益和公益”、“如何看待国际班与出国班”为主题进行探讨。

议题1

民办教育如何协调好利益与公益

私立校代表们在研讨中一致认为,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应当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目前允许办学水平高的民办高校适当收取高学费,以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其前提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煜炎:从经营企业本身来看,做公益首先是自我责任。公益首先是企业所做的产品对受众没有危害。以此类推到做教育产品,教育必须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越看重学生利益,越能实现办学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学校要对学生价值观、心智模式、生活习惯这三方面进行正确培养。因此学校可以做公益,但不宜过分宣扬。不能让学生认为做公益是功利性的。

Nick Fox:私立校收费高并不是重利益轻公益。私立学校在任何国家都要创造利益,不然学校就无法存在。从利益到公益的转化取决于办学者的举措。国外私立校创办人办学的初衷都是纯粹办学,此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让私立校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公立校。私立校把利益转化为公益的过程会更积极,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现在,中国的私立学校也有此趋势。例如,我校隶属于北京精诚教育机构,该机构是做教育培训的,把做教育培训赚的钱投入到私立学校的建设中,这就是把利益转化为公益。

陈媛媛:北京私立君谊中学建校的初衷就是希望做公益。我们是家族企业,没有大财团的支撑让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随时有危险,多次有风投想介入,但我们坚持自己办学,掌握自主权。我们对教育事业很执著,现在家族的第三代、我女儿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投行的高薪工作,也投身到学校建设中,希望她能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校发展更有时代感。

龚皓:社会对不同的教育产品都有需求,公立校不能全面满足,这就给了私立校生存的空间。营利是根本,但愿意投身教育事业就是最大的公益。关键是私立校如何在营利和公益中找准平衡点。私立校应该把赚的钱不断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这样既能保证学校的利益又能保证学校正常发展。

康庆:学校的主办方厦门英才集团的公益事业涉及资助教育、赡养老人、捐助灾区及支持环保等领域。新英才学校的教育主张也是“爱和创造”,既要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人文素养,又要注重其融会贯通的科学精神;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让他们学会爱、学会创造、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学习和生活。

王静:公益有很多种,对学生来说公益需要更社会化。我们学校在沙漠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举行“一叶一世界”活动,每年带学生去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沙漠区植树,那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学校进行公益教育只在课堂上讲爱国、环保,学生就没有实际概念,而把学生“扔”在沙漠中,他们自己就明白水、树林、空气这些资源是多么珍贵。

张延华:我们学校在办学公益性上比较突出。例如,学校接收了青海玉树150名受灾学生,对他们从学费到衣食住行全免;还有200多名从各地挑选出来的贫困山区孩子;让这些学生和北京生源插班编入,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间接改变他们家乡的命运。

议题2

如何看待国际班与出国班

社会上对高中国际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出国留学班。日前,教育部表示,允许探索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但不提倡办以送孩子出国为目的的留学班。此番言论引发各界对于国际化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的探讨。与会校长们坦言,目前国内的国际化教育其实是为学生出国留学作准备的,这也符合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陈媛媛:我们认为教育国际化是在教育上立足中国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而出国班是为学生需求服务的。我校从2010年开始办出国班,我们和美国华盛顿州的教育机构有“2+2”的办学合作项目,每年都有20多个学生到美国留学。

但开办以留学为目的的出国班,一定要向学生和家长明确概念,告诉他出国的目的。出国班教学当然也可以国际化,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龚皓:教育国际化是利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工作。国际化教育其实就是出国班,对民办校来说就是生存基础。选择私立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有三种情况:有些家长对中国高等教育模式不太认同;还有一些外地在京孩子不能参加北京高考的;一些精英学生不选择参加国内高考的。这是世界一体化发展形势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导致的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刘煜炎:是否能办出国班对私立校影响很大,出国班是私立校生存的一条路。美国学生每年的留学人数占其学生总量的14.6%,中国现有学生大约2.5亿,每年出国的留学生约有30万,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比例。中国应该用开放的心态面对留学,当学生遍布海外各个国家,等于推行中国的全球化。但我不赞同用公立校的资源办出国班,应该把这些资源用在义务教育上。

Nick Fox:看到这么多学生选择出国我非常惊讶,特别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确自己的出国目的还坚持出国,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遗憾,这值得国内的大学反思。我来中国是被中国的教育资源所吸引,而来了之后最大的感触是,追求应试教育影响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国内教育在国际课程的设置上要勇于创新和尝试。

庄严:公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涉及近2亿学生,要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路还很漫长。而民办国际教育不受政府财政预算和人才编制限制、不占用公共教育资源,以市场标准聘请合格外籍、海归、双语教师,选送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学生的目标是国际大学,同时融汇国内、国际课程体系。这是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最好方式,应当给予肯定、支持、关注和鼓励。

崔晓霞:我校在校国内学生七成都上了出国班。学生选择国内班还是出国班是自愿的,我们推崇国内的基础教育,因此,出国班和国内班所学的内容80%一致的,只不过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自主选择未来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我们也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家庭的接受能力开通了不同的出国留学目的地。我校是目前北京中学里唯一一家能针对韩国留学开设出国班的。

场外声音

民办校获取利益与做公益是不矛盾的。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其本身就体现了公益性。赚钱越多,说明学校办得越好,更受认可,公益性也更凸显。

我们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科学、文学构成人的“骨”,但现有的应试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就像失去活力的“肉”。于是人们在注重练就孩子铁骨的同时,希望让孩子拥有富有创造性和活力的“肉”。所以他们选择学习国外文化或出国留学。

——刘学言,北京市力迈外国语学校校长。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