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探究。我认为,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知,引起情感体验,突破重难点。课堂高效,富有生机,值得推广。

一、借助情境,导入新课

1.以情导入。

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怀念邓小平爷爷,内容感人至深的课文。一开课,我就用低沉的语调说道:“1997年3月2日,一个让人心碎的日子,鲜花随着骨灰,撒向无情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多媒体课件播放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向大海的场景),缓慢的哀乐,感人的场景,一下子便将学生带入到我刻意创设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后面的情感体验打下基础。

2.设疑导入。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虫子吗?你们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这样,问号像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谜语导入。

如教学《画风》时,我让学生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招手。花儿见它点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接着出示课题。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习的欲望。

4.故事导入。

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文时,我用“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学生们不但学习了成语——自相矛盾,而且了解了矛和盾的作用。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兵器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怎样呢?这就为下面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5.观察导入。

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我出示了几幅图片:“扶老爷爷过马路”、“车上让座”、“给灾区捐款、捐物”等,把学生带入一种熟悉的爱的氛围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使学生较快进入课文中主人公的生活,为后面金吉娅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一个洋娃娃这一举动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如教学《梅花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由梅花精神引申开去感悟有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江姐这一人物为例,适时播放电影《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我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们简介了江姐的生平,使他们对江姐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感悟到像江姐这样坚贞不屈的人就是有着中华民族气节的。由此再来回忆中华几千年的气节人物,学生就很容易入境了。课结束时,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我特意设计了师生共唱歌曲《我的中国心》。这样,在学生的理解层层推进,情感层层堆积之时,我以自己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去点燃学生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

2.借助影视,再现情境。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由于学生对98年的抗洪抢险比较陌生,我便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我用实况录像,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当学生对“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一句难以理解时,于是我作“旁白”,播放《98抗洪纪实录》中战士是如何战洪水,勇救围困中的人民群众等片断。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让学生入境生情,在感动中抒发情怀,加深他们对人民子弟兵的认识。同时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

3.开展活动,激发思维。

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我以“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为主题展开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即使是善意的谎言那也是撒谎,人要讲诚信;另一种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举了许多例子。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欣赏能力。语文课的“情趣”也由此显现出来了。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将大胆探索,为学生导演出一幕幕神采飞扬,回味无穷的教学“活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