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利用自己所教授《艺术概论》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结合课程特点寻找思想教育的契合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同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责仍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 体育院校 理论课堂 思想教育

前 言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里程碑式的阶段,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形阶段,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共性特点的同时,还具有活泼好动、性格豪爽、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等个性特点。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理论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如何既能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理论又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几点探索。

结合课程的特点寻找思想教育的契合点

以笔者所教授的艺术概论为例。艺术概论主要解决的是艺术是什么、艺术有什么、艺术系统的问题,不论是从艺术的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容到形式,还是到最终的艺术鉴赏,无不寄托着艺术家、鉴赏者的审美理想,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各个门类的艺术时,多列举大众知晓度高,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一些艺术品,如故宫、中国园林、传统戏曲等。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大好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的观念。课堂上通过对作品的观赏和讲解,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教育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和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学生的特点寻找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体育院校的校园里,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朝气蓬勃与青春活力。也正是这些特点,让你在感受到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常常为学生静不下心来安心听讲而烦恼,常常因他们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而苦恼发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是针对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刻意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给每个班级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首先了解并详细记录每个同学的专长和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长和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练好专项技术的基础上也要学好文化知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人生中才会有底气、有突破、有发展。被表扬的同学是点,全班同学是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二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让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看一些图片、视频,听一点相关的音乐,这样让学生把理性的理论和感性的形式、形象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听课的情绪会高涨许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责仍然具时代的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取决于教育,我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理念仍然适用于当代的教师。一些教师反映体育学院的理论课难上。仔细分析课难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出勤情况不好,迟到、旷课学生多,学生好动、小动作多、不认真听讲,爱说话、学习兴趣不高、爱睡觉。对于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只要老师认真对待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其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课堂教学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课前认真备好课,让课的内容清晰、教法丰富、举例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上课从来不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一定做到,用自己的行动作无声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二是对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管比不管好。每节课都应该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点名,让抱有侥幸心理不来上课的学生无机可乘。三是课堂管理要讲究技巧。个别贫困的学生晚上在外打工挣钱,白天上课睡觉,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善意地进行劝说,让学生理顺打工与学习之间的轻重关系;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之外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谈谈心;用真爱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很友好,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更需要技巧和耐心。近几年来,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作弊、考完试后托关系说情、请客送礼要高分等等。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教师,应当敢于向这些不良作风说“不”。作为一个教师因为成绩做假而吃学生的、收学生的礼,一是严重丧失了做教师的尊严,二是一种缺乏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表现。教师做假给高分的危害很大。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应当是常督促学生勤奋学习,多长知识和才干,让学生的大学时代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社会的进步作一些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8-31.

[2]杨 双.艺术欣赏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01,7.

[3]李美霞.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4]余瑞祥.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

[5]韦鸿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