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纯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和解决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中所面临的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等困惑。因此,从塑造、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角度入手,大力倡导、探究和实施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K0923。

对于研究型教学的含义,可谓是见仁见智,论述颇多。而笔者在研究、总结目前学术界流行的30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研究型教学作了新的概括:“研究”即探究事物真相、性质、规律,“型”即类型,“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顾问、咨询者与合作伙伴的教师,应结合课程实际、学生实际及培养目标与要求的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探究某学科真相、性质和规律,教会学生“用教材”而非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简单地接受和记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研究意识、研究气质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型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干课之一,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被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大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的确是件难事。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合时宜,具体体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说,横贯两个世纪,上下近百年(具体来说是从上个世纪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1世纪的2013年)。这么长的历史进程,这么复杂的探索,单靠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等内容,且所解决的实践主题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这就对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解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事关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理论功底。然而单纯讲授式教学不能科学解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研究型教学可以解决上述提及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研究型教学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强调在妙趣横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开放的、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训练,这对于从实践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而言意义重大;二是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这对于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中国化来说无疑是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研究型教学的实施往往是围绕某一主题或课题进行,其中更多的是采用自主研究模式,这有助于学生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以至于难以深入的、广度的学习与研究等难题;四是研究型教学主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这对于学生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大有好处。

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变革传授模式,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体系具有理论性强、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等特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准确而又科学地理解和接受其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而研究型教学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严谨、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和西方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综合、合作、创新但基础不够扎实的教学模式辨证综合,是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向知识传授与探索和研究相结合模式转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与学习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研究为魂,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研究型课堂讲授法

研究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研究型课堂讲授法:一是教师讲授应由传统的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研讨,教学重心由教师的单独“教”转向学生的参与“学”,教师职责由“教授”学生学习转向“引导”学生学习。二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应是该课程最核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对事实性、叙述性或者大家熟悉的知识点则少讲或不讲,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研究。三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

3.更新教学内容,建设研究型教材体系

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课堂,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调整内容和结构。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要求教师:一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含量、拓宽知识面,介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启发学生主动把握学术发展动态。二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疏理调整,拓展专业基础领域,凝练基础理论内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究。三是要建设与研究型教学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型教材,把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精于教材、新于教材,使教材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当前研究的热点。

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任务的教师:一是必须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二者的密切结合,以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学术底蕴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二是需根据学科发展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专题研究,设计综合性和研究型习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的思维与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深化教师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四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含量、有丰厚的学术底蕴、有新颖的学术创见、有独特的学术个性、有较大的学术魅力和掌握前沿学术信息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5.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标准。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其主要工作是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一要看教师在教学中课程组织、信息传递、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是否良好、科学,是否注重展示学科发展前沿,是否引入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等指标。二要看对学生的考核是否是“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是否重视对学生研究型学习各个阶段的考查:即在课题设定阶段,主要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高低与好坏;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调整研究方案的水平;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总之,研究型教学是对现行的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一教学类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的实施与推广,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实施的机遇与空间,它的推行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乃至打造社会急需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美]杜威著.傅统先译.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4]王艳霞.研究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