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分析传统教学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之初,课题小组成员积极召开小组会议,研究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传统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重教材,轻学生。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和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设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照本宣科,教学缺乏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2.重结论,轻过程。教师教学中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为了探寻教学设计的预设与教学效果生成中的结合点,寻求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点,以便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我们依托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这一课题,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究。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要转变“两种观念”和“一个角色”。①转变知识观念。课程改革要改变原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这就意味着教师备课时要在知识的理论性方面降低难度,不必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②转变学生观。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接触信息的渠道多,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创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学生应是教学的伙伴和合作者。③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

2.要备“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①自主学习。备课时,教师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学生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鼓励学生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②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③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难度较大。教师必须在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3.要备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对学生的能力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善于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深远,更具有创造性。

三、根据策略,研究具体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利用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月活动时间,走进图书室、阅览室借阅相关的图书;走进微机室,上网查阅最新前沿资料,进行参考,做好研究的支撑。同时,学校一直给教研组征订《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数学科学版、英语美术版等,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学习交流。成员们在理论的学习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更新了思维,为课堂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课题研究明确了导向。

2.在反复评课中突破。课题组内的语文教师在校内平时坚持相互听课、切磋;利用学校评优活动、教学展示月活动、家长公开日活动开展听课、评课、议课活动,按照“听—诊—改”即听课—说课—反思—评议—再修改的程序,让课题组的教师畅所欲言,谈本课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不足的地方,大家共同谈看法,共同商讨,改进设计方案,再次换班上课,再次体会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比较两次的教学效果,再次优化设计,以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为此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评价表》。正是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在学校形成了人人是学习研究之人,处处是学习研究之地,时时是学习研究之时的研究氛围;让教师在研究自己和自己研究中不断成长。

3.在反思提炼中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地成为教研的主人。教师的自我反思不仅仅停留在每节课后反思,每人都有一本反思录,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或某个重点问题的教学突破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自己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可作为同伴互助活动时提出的问题,借助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4.在问题研究中改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月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同行交流意见、看法或问题,并就问题进行相互切磋,在同伴的对话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积极作用,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5.在互动交流中提升。①与专家互动交流。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在信息和资源方面有优势,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学术支持者和引领者。我们邀请省级专家来校和我们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进行零距离接触,让教师从专家的身上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专业人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06年5月我们举行了课题实践课的展示和“在议课中成长,与新课程同行”的观课议课活动;2008年4月份,我们邀请了区进校于红梅老师和崔建利老师来我校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之四——如何说课,对全体教师进行说课培训;2008年5月15日,我们举行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观课议课活动;先后邀请了省市教研员李琦、魏泽英等语文专家为我们作专题辅导及专业指导,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积累了经验和财富。②校际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了让我们课题组成员吸纳外来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思想,我们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研讨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同时也打开大门,欢迎兄弟学校到我校参加研讨活动。校际交流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了交流思想、共享成功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也为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助推校本研修

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有力抓手,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磨砺,不断总结提高,让研究成为常态,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达到“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境界。一个课题的结题,不代表结束,而是深入研究的开始,我们将继续走在研究的大道上。

最后,我想引用大家都很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做结束语: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人人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把教研看作是一种乐趣和幸福之时,也正是我们教育事业的腾飞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