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实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

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周边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读书是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校园、班级弥漫书香气息,有助于点燃学生内心阅读的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形成读书的良好风气。

1.读书名言字画的妙用。走进校园,在“书香长廊”、“艺术广角”、图书馆、教学楼墙壁等地方,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宣传字画映入眼帘,再配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等耳熟能详的读书名言,如此学生读书的欲望立刻从身上迸发出来。可见,名言名句的巧妙运用,对营造读书氛围的作用举足轻重。

2.教室美化环境的布置。教室是学生读书学习的主阵地,利用好这个阵地,进行环境美化布置,让学生感受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能够不断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如我在班级里开辟了“学习园地”、“阅读之星”、“展览之窗”等栏目,在“学习园地”,我们定期评选出“小博士”、“小作家”,将他们的作品和照片张贴上去,学生广泛参与,不亦乐乎。

3.创设班级特色的图书角。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各个班级可以根据自身班级情况创设富有特色的图书角,在图书的来源、管理、效果评比等方面要务实求质。如图书的更新由班级评选出的“小博士”、“小作家”负责管理,平时鼓励大家将自己买的书拿出来与同伴分享阅读,以保证图书角成为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

二、加强指导读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 “读好书”是尤其重要的。

1.指导学生筛选读物。现今市场学生读物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还不具备真正鉴赏和筛选读物的能力。因此,作为学生读书活动的引领者,平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尤其是广泛阅读一些儿童读物,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推荐给他们,并教给他们从作者、主题、立意等角度去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的课外读物。阅读题材也要丰富一些,可涉及童话故事、小说、诗歌、科普类等。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读书,首先应掌握“读”的方法。默读、精读、略读、诵读这是比较常见的四种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是略读,它主要发挥人的直觉思维,可以让学生迅速地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一些重要信息。而对于一些经典美文、精彩段落,我们就应该采取精读方式,细细咀嚼,品味它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拓展积累、培养语感,诵读不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词佳句,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其内在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读书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阅读成果,促进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活动要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切忌假大空,表面轰轰烈烈却无实际效果。在班级中,我们可以正常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更加爱课外阅读。

1.主题阅读活动。各个年级段有着不同的阅读认知,我们可以分年级开展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如低年级小朋友爱好童话故事,可以开展“漫游童话世界”主题阅读,让小朋友尽情享受童话故事带来的欢乐。

2.编辑班报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班级小报,由班级“阅读之星”组成编辑组,可编辑综合信息报,也可以编辑独立的主题小报,如文学、历史、科学等等。在编辑过程中,调动本班学生按栏目投稿,由摘抄到自己创作,促使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总之,加强课外阅读,是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自觉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