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等级的评价方法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合理、真实、科学地改进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推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它发生在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注意延缓评价方法的运用;要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学会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当前《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如何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呢?

评价缺乏真实性。在很多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致敬”、“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或者让学生掌声鼓励等。从形式上看,老师很关注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氛围也显得异常热闹。通过长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变淡,原本很响亮的掌声也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逐渐全部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部激发出来,数学学习评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收集认知领会、动手实践等多方面的信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有些年轻教师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片面地理解尊重学生,将尊重等同于迁就,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不少教师将表扬学生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做法,教师缺乏应有的批评底气和批评教育的艺术。课堂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多,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关注不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实际上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使用不同的评价目标这种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因此,科学真实合理地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对与错的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使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