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实践目标模糊,在课程中要求同学合作学习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有时更是不考虑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实际情况,不结合自己所要传达的教学课题内容和思想,无法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又不能给予适时引导;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评价意识薄弱,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对此,教者应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深思后做了以下一些探讨,望同仁指正。

一、创设情境,引导合作

学生的兴趣问题是教学实践的关键,当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学生便会渴望得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探索。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多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多提一些学生只能通过合作交流的途径才能解决的难题,在数学教育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多方位、综合发展。在教材固有特点的基础上,有序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得学生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共享成果,共同成长,领悟合作学习的精神,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

二、把握时机,提高效率

要想在教学中把握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老师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1.由于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当学生被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限制,面临一些无法解答的数学难题时,老师一味地直接给予答案,不让学生独立思考,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合作学习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消化需要学生动手实践,但是,当面临复杂问题无法一个人来操作时,就需要大家的互相协作来完成。

2.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同时,一些学生出于好胜心,通常会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因此造成意见不统一,引起不休的争论,造成教学秩序混论,老师难以掌控。此时,如果教师可以有序地指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开放性问题,而“开放性”问题一般会有各异的思维逻辑和答案,实践中,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如果只靠学生单独思考,便局限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把学生团结起来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依次阐述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答案,让学生互相学习,变换角度思考,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使得知识更好地被消化。

三、科学评价,及时鼓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评价不能太单一,不能只通过一个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判定,我们还需要关注他们对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们对于“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辱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况,有无创新思维,是否集中精神交流,秩序是否良好。教师要做到定期考核,对学生合作的广度进行评定,看能否达成原定学习目标,取得教学效果。老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要提供及时地指导。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准则,要向学生灌输个人成功不是成功,团体成功才是成功的精神,努力坚持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老师要时刻关注小组学习的成果、对于学生优秀的信息反馈和汇报,给予恰当的鼓励支持。在平常,可以通过小型的组际竞争,比如进行每一课的评比或者短时段的评比,激发小组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成为经久不衰的有效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现在并不是很完善,这需要老师们和学生们不断地努力探讨和实践来改进,学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成员,因此教师应该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大力推广和实践合作学习,让小学数学教学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应用而取得惊人效果,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