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既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他身兼数职,责任重大。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要管好学校的钱、财、物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管好“人”,即教师和学生。那么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是每位校长应思考的问题。

一、 农村小学暨我校的现状

1.地处偏僻,规模小,硬件不足,信息匮乏。

农村小学相对来说规模都较小,多是单班,教师间的对比竞争相对较弱,这也阻碍了教师在业务、教研等方面的发展。另外,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办学条件上有一定的差距,这也给校长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资金短缺,举步维艰。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安排的和学校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一样也不能落下。但就现实而言,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农村小学由于生源少,其资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作为校长,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常性的先要举债垫付一部分资金,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地方学校屡见不鲜。

3.编制定员,教师紧缺,现有师资年龄两极分化。

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师数量少,这就注定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要重得多,校长乃至校委会成员几乎都要兼任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经常由于开会、学习、培训、临时工作等原因,课程由其他教师代替,这样,既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课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以我所在的耿镇中心小学而言,除过休产假、病假的老师,现有7个班、14名老师(其中一人编外),每位教师课程都十分重,有的甚至带六七门课,单是备课就已成负担。个别同志有病也不能安心请假,常常有老师带病工作,我校戴静老师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住院两周,但是戴老师由于学校师资紧张、学生无人管理等原因坚持上课,每天上午上班下午到医院做牵引;我校刘婷婷老师在去年期中考试后的一天接到家里电话:“爷爷病危要见大孙女最后一面”,当时接到电话的刘老师放声大哭。我知道真相后要求刘老师回家,刘老师说什么也不肯,原因是下午要召开家长会,她不愿失信于家长。此情此景,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看到此种情形,作为校长,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我校地处偏僻,现有教师多为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和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所有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年龄大的毕竟精力有限;新教师满腔热情,经验却不足。新老教师的接替和传帮带出现了断层。

经济发展,使得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数量逐年上升。随着经济大潮对人们生活和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年迈、文化程度低、溺爱孩子的爷爷奶奶管理,孩子的家庭教育无从谈起,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情况。

综上所述,作为校长的我想了一些办法,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二、 具体措施

1.对教师的管理。

社会上对教师的美誉很多,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师的职业清贫、辛苦、平凡,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无怨无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立足三尺讲坛,扎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

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在与教师的相处、对教师的管理上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放下架子,做老师的知心朋友。用“诚心”去对待每一位教师,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做教师的贴心人、知心人。做事上,力求公平、公正。生活上,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让所有同志都能感受到来自组织和集体的温暖,让所有人都融入这个大家庭。

我校年轻老师较多,在上班时间,我们是严肃的上下级关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下班后我们是和谐的朋友关系,玩笑嬉闹、无话不谈,打篮球、唱歌、聊天……倾听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惑、想法、建议。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为构建和谐耿小而努力,我们不去县城,不住楼房,我们就喜欢住集体宿舍,将和谐进行到底。”一句玩笑,让我欣慰至极。耿镇村耿书记曾经说过;“把年龄大的老师应该分流下去,多分些年轻老师。”我当时就表示了不同看法,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在我看来十分正确。我很年轻,我们这个团队也很年轻,我们有朝气、有冲劲,但我们没有经验,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磨砺、需要忠言逆耳,时时提醒我们不能偏离轨道。也正是这样,我们学会了尊重前辈、尊重知识,不耻下问在耿小不是一句空谈。我校的黄新玲老师找老教师探讨高年级数学教法;陈锦华老师经常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传帮带在耿小有具体体现,良好的校园氛围已悄然形成。

②扑下身子,深入教学第一线。有位领导曾经说过:“教学质量要跟得上高陵经济的发展”。教育局长也说过“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作为教育质量提升年”。这两句话我始终铭记于心。

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我们时刻牢记“质量立校”,树立质量意识。在初担任校长时,我对全体老师讲:“我们要力争在三年的时间里,把我校打造成耿镇强校,高陵名校,用教学质量吸引我们曾流失的生源,为教育质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听课、评课,周周如此。周四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我校雷打不动的惯例。在评课时,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在我看来,这才是良好的教研氛围。此外、推门听课、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召开班干部会也是我工作中的习惯。发现问题,不留情面,当即指出,及时解决,有助于师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③拿出票子,改善条件,奖励先进。 我校学生人数少,公用经费的使用上经常是报了上月的这月又拖欠了,学校常常入不敷出。但是我认为: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可花可不花的一定不花。我校教师中有一部分离家较远,长期住校,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我多方联系,和耿镇村协商,共同出资,在校内办起了教师灶;为了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留住人心,我校还接入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购买了室内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经校委会和全干会一致通过:学校在经费的使用中必须拿出一部分奖励那些在业绩上突出的老师,对于在县级、镇级质量检测中成绩优异的老师,给予500元、300元不等的奖励;在县、镇开展的活动中成绩突出的老师也给予奖励,各类奖励总金额约占到学校经费的35%。在我们老师看来,这不仅仅是奖金,更是一种由衷的肯定、一份至上的荣耀、一份心灵的慰藉。但作为校长,不能为教师谋得更多的福利,我心中很不安,多少有一些惭愧。但老师们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默默地努力工作,一次又一次用优异的成绩回馈我这个学校的领头人。

2.对学生的管理。

①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校长,不可能去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但一定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经常和一线老师聊天,了解各班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例如:我校五年级的高思雨同学,作业几乎不做,性格非常内向,看到她的沉默,我十分心焦,主动联系家长、找她谈话,了解该生的思想动态。经过多次交流,得知她自卑心理很严重,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暴自弃。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一方面和她的母亲通电话,劝她放下生意,多陪陪孩子、关心孩子,让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关爱;另一方面,在班上亲自主持召开主题为“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的主题班会,使那些平日里嘲笑她的同学认识到错误。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现在高思雨同学的脸上常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成绩也提高了,我也为之欣慰。

②做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的贴心人。耿镇中心小学学区有四多:无业游民多、父母离异多、留守儿童多、做生意的多。二少:村民存款少、文化技能少。开家长会时,看看会场,多数是花白的头发,爷爷奶奶的身影,教育成效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与学生沟通是相当重要的。

我校六年级学生王浩,父母离异(母亲远嫁他乡,父亲在外打工),性格倔强,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他经常一玩一天,甚至夜不归宿。当他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对我哭诉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一个十分聪明且体育成绩特别突出的孩子呀!于是,我把王浩叫到办公室,问了他三句话:“谁对你最好?长大后想报答谁?当你长大时,你想要报答的人如果已经去世了,你该怎么办?”他没有回答,流着泪写下保证书:“听爷爷奶奶的话,不去网吧,不夜不归宿,好好学习。”王浩做到了,他没有再犯。其实,教育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我也没有灵丹妙药,只是以朋友的身份,触及他心灵最软弱的地方,唤起他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我还应该经常自我反省,回顾总结,完善提高,制定与时代相适应的符合校情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身正人的做人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建立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利用有限资源,挖掘潜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驾着和谐号快车向共同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