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和优势,积极推进“五大工程”建设,构建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制,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综合化、开放化、国际化的培养新机制,在国家宏观教育体制改革中凸现出鲜明的西部特色,对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教师教育改革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师教育制度创新工程。学校积极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项目,建设好创新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探索大中小学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双导师制度”,建立导师问责机制,培养实践型、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启动“创新人才实验班”工程,探索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培养途径;加大力度实施“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优秀教师”工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师。

教师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以“985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平台”建设为契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中心、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免费师范生学科专业能力拓展与创新实验中心、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和教学技能大赛共享平台,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深化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实训基地;支持一批中小学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和优质学校建设,促进大学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基于互联网的“TE百科”建设工程。基于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教师资源分散的客观实际,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施“TE百科”建设工程,建设“TE百科”网站,使之成为教师学生自由提供、内容开放、包含人类所有教育知识领域的教师教育百科全书,为基层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网络知识平台,实现教师教育资源“滚雪球”式增长。

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工程。通过现代远程技术,实现教师对学生点对点、直观的直接教育教学;适应远程研究生培养新需求,构成新型的师生网络学习共同体,落实导师在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变革传统的研究生课程模式,适应远程教育的需求;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条例,规范远程教育行为,推进免费师范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加强动态监测,实施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提高培养效率。

个性化教师培育工程。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关注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制定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创新学生培养的方法,探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鼓励教学风格的创新,改进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着力“六项举措”,阶段性成果凸显

确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学校坚持系统培养、注重个性、多渠道并重的培养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力促学生专业能力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理顺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关系,推动包括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在内的结构性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使工作重心转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树立开放多元的育人观,下放学院(中心)更大的自主权,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工作。

创新教师教育培养体制机制。在本科阶段,探索了自主选拔、人才培养、学习保障的新机制。在研究生阶段,建立了实践需要导向的专业招生调节机制、多种办学方式并举的培养体制、师生合作研究的培养机制、考核与培训并举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专业交叉灵活匹配的导师组组建机制、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探索论文选题改为课题立项制,倡导研究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实现学术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融与互通。

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推进学生报告、导师点评、集体讨论等方式,推广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了大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出信息时代教学与学习的新方式,逐步实现校内课程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留足了空间;进一步完善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整合职前、入职、职后教育的功能与资源,构建了一体化服务体系,建立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探索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优化教育实习环节,积极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又建成了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开展远程教育,持续提供专业咨询、指导与教育服务。

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教师。学校倡导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各种形式的创新人才实验班,鼓励跨学科利用资源,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导师提出最优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开展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改革试点,探索“学分银行”制度,为学生专业转换、跳级、转学提供制度支撑。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制度。学校构建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实习、实践、能力的考核,淡化课堂考试的作用和分量。学校探索多元化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对教育实习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兼顾、多主体多维度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有关实践过程与相关成果的监控、评测程序与标准,建立学生培养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倡导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评价。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