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同时,也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为孩子将来走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来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重视建设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怡人舒适的校园环境,科学美观的教室布置,大方得体的着装,丰富多彩的活动,争先创优的校园氛围,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可诱导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体会到诸如个性、独立、理想、责任、制度规则、遵纪守法、进取意识、集体意识、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参与精神、动手能力、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的真正含义,从而把这些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进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德育领导小组具体抓,实行德育领导小组——年段——班主任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指挥灵活,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承担的纵向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2.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学习德育先进事例。不定期地举办德育工作讲座。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认清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难点、新情况,进一步明确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德育工作全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班主任及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实效。健全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班队会相关知识培训;鼓励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阅读相关书籍;开好例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取长补短。

要使德育工作得到落实,要制订一定的激励原则和考核细则调动德育队伍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德育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和教师,在评先、评职、晋级、奖金、住房分配等方面优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德育水平,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德育形式,追求“德育无声”

“潜移默化, 德育无声”。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中,要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讲究具体形象,于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1.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是根据德育目标和小学生的特点,针对小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设定主题,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周、主题月活动。再如抓好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开展德育,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洗礼。

2.巧用学科课程资源。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

3.创新班会形式。传统班会总是由教师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遵规守纪、品德修养、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说教,生硬直白,不仅达不到效果,有时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每周班会由班主任安排几名学生讲故事,故事意义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把德育不知不觉蕴含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或者视频文件中,引导大家交流,谈感想,找收获和启示,以取得显著效果。

总之,育人德为先。学校德育工作应努力让真、善、美在孩子心中扎根,并成长起来,发挥出真、善、美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正能量,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