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多年实践中,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与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联系接触较多,大多思考与研究教育教学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与班主任虽说亦有接触,但联系不多,特别对班主任工作的现实状况思考研究较少。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初三、高三几名学生交谈,从他们的言语中,反映出现在中学毕业班学生内心世界的许多我不曾了解的问题、困惑,引发我久日的不安和思忖。

我问几名中学毕业班的学生,现在为什么初三、高三学生中会有哪么多的学困生、后进生,是他们真的学不懂吗,还是另有他因?他们的回答大出我所料。他们说:在中学毕业年级的所谓“学困生”、“后进生”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学不懂,而是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与教师尤其是与班主任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根本未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原来如此!这看起来并非什么奥秘的东西,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仁们是否知晓,或者是否引起重视并欲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一问题和现象引起我的深刻反思。现在各中学十分重视毕业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采取许多措施加强学科复习教学,但往往对毕业班和班主任工作关注不够,班主任对毕业年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一问题似乎在目前的中考、高考备考工作中的确被人们所忽视,应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重视。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的引路人,是学生的导师。班主任要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和谐、充分、健康的发展。班主任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开发者,要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情绪和精神生活。联系现在的中小学特别是中学毕业年级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现实,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班主任未能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存在不少问题,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呢?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改变思维定势,科学评判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经常使用单向性传递语言,旨在表达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心理感受。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一些教师常采用命令指挥型,警告威胁型,训戒说教型,有的甚或采取中伤和随意指责批评学生。一些班主任经常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评判学生,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却抓住学生的一点表面现象不放过,给师生之间竖起了一道沟通的“墙”。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改变思维定势,采取扬长避短的教育策略,去关心教育、评判学生。

二是要讲求教育管理艺术,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有思想、有个性的中学生,特别是面临毕业的中学生,班主任在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讲艺术、讲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管理教育中,首先应掌握和运用“冷处理”的方法。“冷处理”被视为一门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艺术。当教师遇到某些棘手的事情时,不妨先暂时搁置起来,等机会适当再进行处理教育,这种“冷处理”比急切的“热攻”的效果要好得多。其次,要寻找“共鸣点”。在班级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鸣点是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础。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善于有意识地去寻找共鸣点,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努力创建师生的共鸣区,做到既不能暴跳如雷、针锋相对,也不能视不而见、一味避让。

三是要学会换思考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竟有着如此多的美好”。班主任换位思考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感受、想法为基础,教师的“为学生着想”才能得以真正实现。许多优秀的班主任也经常采取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支持。它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尊重他的意见,在乎他的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班主任在倾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完整倾听后再反应。班主任要做到先听学生把意思表达完,然后再倾听反应,切忌学生还没说完就过早地作出反应。2.采用同理倾听方式。同理就是去感受学生所感受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班主任只有做到同理,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绪。3.要善于深层次倾听。如果班主任只能听出沟通内容里表层的意思,就无法满足学生在互动中的期望和要求,因此会使得沟通容易中断或无法发挥功能。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来充分理解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所表达的深层意义。

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作为班主任,只有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让他们敝开心扉,让我们教师毫无障碍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