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新技术已对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等带来重大变更,该研究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为网络新技术支持下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了一种实践依据。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教学系统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SGH10157)。

网络新技术是指当前使用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20余种网络技术,其内容包括:新一代因特网、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庭网络、智能代理、移动代理、全光网络、智能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网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系统的影响比起传统的网络技术来说,其来势之凶猛、影响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倘若我们不深入研究,不积极应对,我们就会在新技术面前束手无策,从而带来的后果将是错失良机,甚至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文章在此仅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而当今环境下教学系统还要增加一个要素——教学媒体。网络新技术是教学媒体的主要支撑者,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基于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影响。

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业上的革命

1.教师授课不再只凭嘴

自古以来, 教师授课凭的就是一张嘴。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许多教育学著作中都把语言修养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但是, 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 而且许多现象用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教师的口才再优秀, 也很难把一些问题讲清楚。

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 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等陆续走进课堂, 教师借助于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的到来, 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教学手段。一位教师不论身在何处, 基于各种媒体的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迅速传送到他手边的计算机上。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传递给学生, 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可见, 在网络时代, 教师讲课仅凭嘴巴是不够的, 还必须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材料。

2.教师从“单干户”到“互助组”

相对独立性是传统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过去, 教师大都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 教学辅助人员相对较少。教学质量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可是, 到了网络时代, 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 学生有成千上万, 而且分散在各地, 显然他不可能一一辅导每个学生或为每一个学生批改作业, 这些工作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设备、软件等也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有些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软件的编制还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必须有专业人员来做这些工作。由此可以预见, 将来的教师不再是“单干户”,而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互助组”,他们各司其职,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 提出教学方案; 由感情丰富、善于表达的教师担负授课任务; 由知识渊博、善解人意的教师负责辅导答疑; 由精通计算机软件的教师专门负责教学课件的编制。未来教师的工作就好像现在的电视节目制作, 虽然只有一个主持人出场, 但是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录音、灯光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正是整个节目组的功劳。

现在, 我们已经把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 对于打破“大锅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有益的。但是,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运用, 我们更需要大力提倡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3.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倡的。《学记》中说: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然而,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 这些主张却很难真正实现。那时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少, 教师是他们主要的“知识源”,使得他们往往跟在教师后面被动地学习。

在网络新技术中云计算的使用, 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十分快捷,信息量也十分惊人,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 在大量的信息面前, 学生可能常常会束手无策, 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 因此, 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 而是要转向能够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 教师将变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的伙伴。

4.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所以中小学聘请校外辅导员, 高等学校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今后,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使用,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依托计算机网络强大的远程教育功能, 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样, 教师队伍的结构将发生变化, 专任教师的比例会大大减少, 兼职教师的比例将有所增加。未来的学校不仅要面向社会办学, 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这是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见,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场上的革命,教师将不再是局限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教师的岗位将变得更加专业化,教师的职能将更趋向全方位,“网络即学校”、“网络即教师”。 教师的身份也日趋多元化,既有真实世界中原来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新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革命

1.学生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

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了:一方面知识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进入网络时代,知识将被看作是一种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要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每个学习者都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传播、交流、共享和增值,在信息网络中不但实现起来轻而易举,同时也增加了学习乐趣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 “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21 世纪的文盲不再仅仅是缺乏知识的人, 而首先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能力的人。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 掌握外语, 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 去主动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学习。

2.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是以班级授课为主, 这种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已经可以和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自学等形式灵活地结合起来, 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 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其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教室内, 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 班级的规模也将大大扩展, 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人。这样, 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信息不仅仅包括学校内部信息(学校传统的文献信息和现代教学信息,学校产生的并可供利用的各类科研成果信息、档案、文献信息及生活型信息),同时还包括从公共网络上下载的网络资源。网络整合了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多种媒体表达信息,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它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表达的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能全部呈现于学生面前,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呈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一般,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用网络传递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链接浏览,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是任何文字教材不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诸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滞后,一本教材往往要教好几年、十几年,甚至一些教材一出版就发现其知识内容已陈旧过时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网络则能提供丰富的、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最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获得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获得某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呼吸到学科知识的新鲜空气。因此,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将促使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将被学生抛弃,一本教材使用十几年的现象将不再存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教材设计者,必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吸收到教材中去,开发出更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积极推动“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工程,该工程强调不仅在学术上、内容上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更强调的是在现有优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网络课程的有机配套,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教学服务、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立体化教学包投入使用,登录学习的用户已达数万人,网上师生之间的交互十分踊跃。

3.教学内容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是指在互联网上的各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即时实施提问与应答。交互的方式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另外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人机交互。通过网络中的人机交互,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展示着一种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目前的多数远程教学,师生异地分离。学生的学习以电视、录像、文字教材为主要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的,学生无法与教师直接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教师即时的指导。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可以双向传输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与远方的教师、学生讨论学习。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开放性就校内而言,以校园网为依托,连接所有可能产生信息并能利用信息的单位和部门,形成校内信息资源网,使之成为校内所有师生的信息活动空间;对外则通过教育和科研信息网与互联网以及全国高校文献信息网络系统相连,与外界进行交流,并使师生能方便地利用网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促使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进入更高档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学习时间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从网上下载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按同一进度进行同一内容学习要灵活得多。在学习空间上,只要有电脑、网络所到的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无论在学校、宿舍、家庭里都可以上网学习。另一方面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对每个人上网的学习都是公平、平等的,无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种族不同,均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媒体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由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要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要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精力要少和小,获得和使用都较为方便。二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四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2.教学媒体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由于网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与教学媒体密切相关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接触到社会上许多东西,这无论是对人际关系还是校风、班风,还是对课堂气氛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对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具体要求教学环境应具有如下的作用:首先是激励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陶冶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益智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四是健体作用,即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五是育美作用,即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面,我们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要知道,在计算机领域里,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会突破最大胆的设想和预测,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常说,我们唯一能够正确预测的是:我们的预测一定能够被实际的发展所突破。所以,面对网络新技术铺天盖地的到来,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相信会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改革、教育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存瑞.试论网络时代的教育和教师[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5,第16 卷第2 期:5-7.

[2]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4-6.

[3]郭玲,江斌.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