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分析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并进行研究和实施,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研究与实践

[基金资助]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1JSJG133)。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地方高校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存在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条件薄弱,实践环节学时数难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为此,我们努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了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思路

(1)强化观念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工程人才,教育必须与市场相连,理论必须与实践融合,知识必须与技能结合,实践教学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清形势 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生员素质结构的变化等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对当前形势以及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约因素,理顺关系,建立适合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平台。

(3)明确构建原则 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为:①目标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化工类本科专业培养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知识拓展能力,能够在科研院所、化工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此为依据和目标。②整体性。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能力培养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协调统一,具有连续性,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全过程。③层次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在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深入,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和螺旋递升的原则。实践教学也应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逐步深化。

2.基本框架

按照以上的构建思路与原则,在分析研究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经广泛市场调研与研讨,形成了淮阴师范学院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设计思想为:“系统+模块”,按系统设置分为:实验系统、专业实训系统、综合设计系统、社会实践系统以及创新创业系统五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内的课程由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逐步升级的教学模块构成,各系统教学模块又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和提高模块。实验子系统主要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研究等课程。专业实训子系统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仿真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训、毕业实习等。综合设计子系统包括课程设计、设备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社会实践子系统包括学生社团、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子系统包括学生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就业创业指导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学院以2010年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梳理,将实践体系划分了五个子系统。在实践知识体系安排上,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院分别对五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明确制订了各阶段训练内容、重点、目标及考核方式,要求实现“三个融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要求各模块与各阶段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紧密联系,前后条理清晰,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各阶段实践内容相互融合,实践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需要相融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促进,围绕着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大幅度增大了课程设计、生产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增设了《化工设备设计》、《专业设计》两门专业实践课程,着力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工科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实验中心是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实验条件优良。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实验室建设。2006年以来,学院先后建成了化工专业实验室2个,过程控制实验室1个,化工仿真实验室1个,金工实训室1个,环境工程实验室1个,环境监测实验室1个,化工制图室1个以及2012年建成的校内化工实训中心。仅近两年,学校在该专业新增加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就达200余万元,实验开出率100%。

学院在加大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拓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专业与市场的接轨、学校与企业的“相识、相知、相助”,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企业本身条件、接纳实践教学的能力以及承担实践教学意愿,目前学院已建成校外化工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5个,另外,通过学院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申报课题、提供技术咨询等途径,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加强和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工具知识、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工程人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保证这一环节的圆满完成,我们着重从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入手,努力提升毕业设计(论文)水平,要求选题应尽量选择能代表本专业方向发展前沿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使学生触类旁通;选题应尽量使学生去做真题目,接受真正的工程训练,这就要求尽可能多地与企业联合,设计(论文)内容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随着教师与企业联系的日趋紧密,选择真题的比例逐年增加。其次,通过中期检查制、不定期抽查制以及举办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示范答辩活动等途径不断加强过程规范化管理,强化过程质量监控,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4年在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中获佳绩,共获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团队1项。

4.强化学生科研训练

一方面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形式、建立有效开放机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制订相关激励制度,鼓励并组织学生尽早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目前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教师科研实验室已蔚然成风,学院有2个科研实验室由于学生参与面广,成果丰硕,已成为学院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强化与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2007 年以来,共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以上奖项 17项,申报立项省大学生实践创新实践项目19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 10余篇,申请专利 2 项。2011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华东赛区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全国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桂荣,王淑芳,等.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中强化工程意识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1):116-117.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粟海锋,文衍宣,等.地方高校化工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63-64.

[4]文武.新办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科学与研究,2007,(2):114-116.

[5]诸爱士,张良全,等.化工认识实习改革与基地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