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进行了分析。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应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以“交叉、渗透、延伸、发展”为指导思想,依托以自身特色走一条与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理工科大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制度变迁

引 言

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我们称之为“大知识体系”,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完成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等大学改革的方向。同时,人文与科学的融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科学会导致理工科中教育的技术化和功利主义加剧,致使人的发展片面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落、滑坡。因此理工科大学应追求的目标正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加强理工科大学文科的发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加强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对于人文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文理相互渗透, 使其向“大学科”发展,提高理工科大学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现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制度更新,它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而取代了旧制度。在制度变迁中会出现“路径依赖”现象。路径依赖是指一旦一种制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影响未来制度的选择,就像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必须沿着这种路径发展,过去的制度决定了现在的制度。因此,诺思认为,制度的演化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不同的结局,制度变迁呈现出从均衡状态—不均衡状态—均衡状态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

理工科大学有自己的强化理工学科发展的组织系统,理工科大学以理工“起家”,重点在理工是学校的“主攻手”和重点对象,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的投入较大。当然发展理工学科和发展人文社会学科相比,能取得明显的收益,这样逐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制度。在长期的运行中形成了管理制度事实上的“理工科化”。由于其人文社会学科基础薄弱,理工科大学在发展人文社会学科中资源有限,无从着手。这样又导致其回到发展处于优势的理工学科的老路上。路径依赖使得在发展人文社会学科时理工科大学处于制度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即低效的循环闭锁状态。

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新生长点

理工科大学的文科要走具有理工科大学特色的发展之路。理工科大学可以将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到其特定的领域,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理工类大学的特色结合,深入到各个理工领域,形成交叉渗透的结合点,用新的视角研究渗透领域,此时则会找到创新点,体现了核心的研究势必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的思想。

1.寻找新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以“新”求强

和综合性大学文科学科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相比,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要有新思路。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实行“人无我有,人弱我强”的发展思想,要独辟蹊径,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要自成体系,形成特有的研究特色。

2.寻找与理工的结合点,以“特”制胜

理工科大学的文科要充分利用理工背景的优势,寻找与理工的结合点,开创特有的研究特色,以“特”制胜。

第一,借助理工科的研究力量, 在研究方法和组织形式上形成综合性研究特色。一方面, 文科可以开展自然科学基金领域内和软科学课题的有关研究。另一方面, 文科要与理工科的研究力量联合,增强竞争力。第二, 理工科大学的工科与企业及社会各界有着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文科要主动融入其中,围绕企业的发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做好策划和参谋。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演进过程主要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现行制度安排的变革。强制性制度变迁现行制度安排的变革由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具有强制性。

要使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其退出闭锁状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必须通过组织干预等外力作用,才能实现制度创新,路径替代。

1.管理理念创新

理工科大学在办学理念上,摒弃学科建设中的理工科“帝国主义”倾向,要树立人文社会学科是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要在学校各项发展事业的规划中纳入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使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平等发展。同时制订相应的战略和管理制度,发展战略应当“扬长避短、择优扶强”、“文理交叉、突出特色”。

2.组织管理制度创新

要实现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学校级的文科管理机构,从学校整个发展的战略性地位来考虑文科的发展;第二,要建立相应的文科职能部门,使得文科的组织和管理常规化;第三,要建立文科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化管理;第四要建立相应的文科建设管理制度;第五,要加大文科建设经费的投入。

通过制度的创新,可以提高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理工科与文科教师的交流,建立理工人文交融的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中的人性教育,促使教师在文理结合中迸发新的思想,在专业教学科研中加大人文精神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张为清.理工科大学要构建人文大学理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3).

[3]吴宁萍.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文科科研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1(12).

[4]李文清.论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J].江苏大学学报,2003(4).